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探访|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怎么破?北京多区用上这些新科技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赵利新 吴婷婷 王景曦 吴为 陈璐 姜慧梓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2025-01-01 14:34
“阻车器”、“社区智慧消防系统”、“电流指纹”监测设备、“智能云盒”……新技术助力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居民常用出行工具。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有4亿辆,在北京,该数据已超过500万。

 

记者从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专项治理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北京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506起,同比去年减少68起,下降12%。虽然电动自行车火灾总体平稳,但近期形势较为严峻,连续发生两起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其中,12月7日4时29分,西城区德胜街道教场口6号院一居民家中发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故障火灾,造成1死4伤。

 

近年来,为防范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入户”,北京多区升级技防手段。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地发现,采用“阻车器”“电流指纹”等方式逐渐成为新招儿,还有小区给电动自行车配上“身份证”,同时疏堵结合,通过增加小区充电装置,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需求。

 

“阻车器”和“千里眼”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东里南社区探访时看到,109号楼的电梯中安装了两个阻车器,其中一个的摄像头外带有防爆罩。

 

“这是我们新换的升级版阻车器,不仅能防止恶意破坏、遮挡摄像头,还能记录电梯内大约十天的影像信息,曾经还帮小区居民追踪丢失的物品。”玉桥东里南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海燕说。

 

据胡海燕介绍,玉桥东里南社区是通州区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很多居民骑电动自行车出行。尽管小区有多处充电车棚,但由于早期充电费用较高,一些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带回家充电。为了杜绝这一安全隐患,2019年,小区为12栋居民楼43部电梯加装了阻车器,只要摄像头识别到电动自行车,电梯就不会关门运行。


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电梯外的贴纸提示“电动车容易引起火灾,禁止电动车入内”。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同样安装阻车器的还有石景山、房山、密云等区。今年4月份,石景山区鲁谷街道为辖区高层住宅楼333部电梯、商住两用楼宇43部电梯安装电梯阻车器。阻车器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采用了高性能图像传感器,识别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就会自动发出报警声,不让电梯关门和运行,直至车主将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轿厢外,警示音才消失,电梯才会恢复工作。

 

鲁谷街道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阻车器能够准确识别电动自行车,但也有个别居民反映存在误识别的情况。不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优化,识别精准度也在不断提升。近期未收到居民反馈的相关情况。

 

2024年,密云区针对城区高层住宅小区累计完成加装电梯阻车器670部,城区累计安装电梯阻车器1172部,城区住宅小区电梯阻车器安装率达80%。房山区共有住宅电梯4625部,目前已有1901部安装了阻车器。

 

除了电梯里的“阻车器”,还有楼门口的“千里眼”。

 

在朝阳区朝外街道办事处一层大厅,有一间大办公室,正面墙上都是LED大屏幕,描绘出朝外区域图,每一个社区的具体位置都在上面清楚显示。“朝外街道7个社区、161栋居民楼,我们摸排过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大约是2200辆。”朝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华东指着大屏幕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道,2020年,朝外街道在全市率先上线“社区智慧消防系统”,该系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当年这套系统在吉祥里社区试点,“以前这个小区电动自行车进单元楼的情况比较多,一个月能有几十起,所以决定先在这个社区试试。”

 

“社区智慧消防系统”的指挥中心设置在朝外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辖区内老旧小区所有单元楼入口的顶部都安装有AI摄像头,截至目前安装有1300多个。每当有居民违规将电动自行车推进单元楼,摄像头迅速捕捉并拍摄画面,系统在5秒钟之内将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并向各社区负责人发送报警短信,短信的内容包括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的楼门号和位置。余华东说:“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在2小时之内完成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的处理,工作人员会将电动自行车先搬离楼门口,并在楼道醒目位置粘贴告知单,告知居民车停在哪个位置。”


朝外街道老旧小区所有单元楼入口的顶部都安装有AI摄像头。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从数据上来看,“社区智慧消防系统”治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成效显著,以前朝外街道每个月发生几十起电动自行车进楼的报警,如今个别月份仅有一两次报警,更多的月份则是一次都没有发生。

 

“电流指纹”技术阻止电动自行车入户

 

除了以上技防手段,有的小区还用上了“电流指纹”技术。

 

就像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样,每件电器也有自己的负荷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电流指纹”技术可用于识别各种电器类型。

 

今年12月,昌平区沙河镇为于辛庄村等12个自建出租房密度较大的村庄安装了“电流指纹”监测设备,实现了全镇自建房区域全覆盖。


昌平区沙河镇搭载“电流指纹”技术的监测设备。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12月24日,在于辛庄村一栋出租楼里,技术员耿进春和同事在调试“电流指纹”监测设备。下午3时23分,同事在屋内将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充电器插在充电插板上。3时24分,耿进春的手机就接到了智能客服打来的电话,同时收到短信:“于辛庄中心街11号项目电梯公寓分组中二层中间楼道配电箱单相在2024年12月24分15时23分59秒发生C相充电AI报警(平台)96.74%(准确率),请尽快处理!”

 

“这条短信,房东、村网格员、村两委和镇平安建设办公室都能同时收到。房东收到信息后,要进入小程序走流程工单,反馈处理情况。”耿进春打开小程序页面,上面显示了处理流程线:房东填写处理情况并上传佐证照片后,流程转而到了村网格员,网格员审核并通过后,再到村两委,村两委通过后,最终到镇平安建设办公室。

 

房东李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政府给安装了这个设备后,带来的警示作用很大,“我对每个租客都说,现在政府安了这个监测设备,只要你一违规充电,政府那边就能知道。现在没人敢拿电瓶去室内充电了。”

 

怀柔区也开展了“电流指纹”监测设备安装工作。新京报记者从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电流指纹”监控装置安装在入户电表箱下游,当充电过程出现问题时,“电流指纹”监控装置会发出预警提示,并在3到5分钟后联动智能空开装置强制断电。

 

在两个村试点安装“电流指纹”监控装置后,怀柔区韧性城市综合运行监测中心共监测到入户充电行为28次。此外,怀柔区韧性城市综合运行监测中心联合房东等自动强制解除充电9次,实现了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和智能平台对重点区域的全时段、全周期管控。


怀柔区潘家园村,搭载“电流指纹”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监测配电箱。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海淀区也在运用类似技术。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中关村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率先在辖区平房区开始应用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监测设备。设备基于先进的物联网和AI“电流指纹”算法技术,一旦监测到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异常情况,设备会立即向社区发送预警信息。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关村街道共在科馨、科春两个社区五片平房区安装254户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监测设备。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朝阳、门头沟等区均在采用搭载“电流指纹”技术的监测设备。

 

仍有居民违规充电,“人防”同样重要

 

然而,多种技防手段未能完全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户,新京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仍有居民冒着风险违规充电。

 

起初,不少小区的电梯阻车器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有居民很快发现,阻车器系统有个漏洞,摄像头被外力一扭就能调整方向。所以,部分居民想要推车上楼时,就会遮挡摄像头,或者用雨伞等物品触碰摄像头,使其方向朝下,无法拍到电梯中的画面。

 

对于这些行为,一些居民向社区和12345热线反映情况。“虽然社工了解到情况后会及时处理,但我们仍然担心有没发现的情况。”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书记胡海燕说。

 

为了解决阻车器系统漏洞,社区向街道申请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为43部电梯更换了新一代阻车器。新版阻车器系统摄像头带有防爆罩,居民无法通过外力扭转方向。社区工作人员还可通过手机远程实时观看电梯监控、和电梯内人员对话,并遥控阻车器。“电动自行车在电梯中一旦起火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儿。”胡海燕说。


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电梯内的新版阻车器带有防爆罩。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不过胡海燕坦言,仍有个别居民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卸下,带入电梯。“我们从电梯实时监控中看到相关画面后,会拿着视频找居民沟通。为了躲避摄像头拍摄,有居民把电池放在大背包中带入电梯。”她说,下一步,社区希望采用“一车一池一码”的管理方式,在电梯中设置电池感应器,使用科技手段从根源上防范电动自行车电池被带入电梯。

 

在朝阳区“社区智慧消防系统”的“千里眼”下,有一位居民被摄像头连续拍了六次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朝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华东说:“他停一次,我们就去处理一次,到了第七次,我们觉得一定得找居民好好谈谈了。”街道工作人员敲开居民家门,推心置腹地向居民讲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的危害,终于说服了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规定位置。


玉桥东里南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海燕展示新版电梯阻车器系统,可以从手机上实时看到电梯内画面。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在治理电动自行车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也有委屈,“以前有居民觉得,电动自行车放楼门口离家近,用着方便,也不影响其他居民进出,你们干吗管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余华东就得和同事们一遍遍跑社区、一次次跟居民讲道理,“电动自行车着火就是一瞬间的事,万一发生意外,您还觉得是小事吗?”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朝外街道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情况显著好转。记者了解到,目前朝外街道充电桩、充电箱和电动自行车数量比例约为1:1,居民就近充电更加方便。

 

在技术覆盖不到的地方,“人防”同样重要。针对没有电梯的住宅小区,密云区相关街道联合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发动党员、网格员成立“搬车小队”。“搬车小队”采取“白+黑”巡查模式,及时劝阻和制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与充电。

 

今年以来,房山区针对社会单位、小区、村民自建出租房等场所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检查55次,累计检查单位2126家,发现隐患5001处,劝阻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4073辆次,处罚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单位或个人39起,其中处罚单位7起,处罚个人32起,罚款5.62万元,有效震慑了电动自行车消防违法行为。

 

丰台区今年全面部署推动街镇及各有关部门开展“七点半”敲门行动,加大电动自行车巡查检查频次,结合“七点半”敲门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充电乱象,广泛发动基层力量,开展明查暗访、督导检查、警示曝光。

 

此外,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李云浩近日介绍,近年来,为防范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消防部门对突出问题和小区开展治理,与12345热线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热线反映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协同相关部门和属地进行集中查处。同时,定期在全市集中开展排查行动,依法查处违规停放充电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以及拒不改正的个人。

 

疏堵结合,多举措解决充电需求

 

很多居民选择冒险回家充电,根源是苦于小区里没有充电装置和区域。

 

此前,怀柔区对辖区内共241个居住小区进行全面摸排,其中有194个小区、593栋楼存在“飞线”隐患问题,同时城乡接合部地区存在入户充电、占用通道等违规现象。为此,怀柔区选取怀柔镇、杨宋镇为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系统治理。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怀柔大大小小的社区里,随时能发现崭新的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接口,线路整齐,插座安全规范,下雨刮风都不受影响。过去有不少住户经常从屋里把接线板拉出来充电,或者甩一根飞线从房上搭下来,有了这样的充电接口,居民评价,“方便多了,心里也踏实多了。”

 

据怀柔区城管委介绍,仅今年就足足建设了37955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截至目前,各镇乡街道已拥有68258个充电接口,极大缓解了百姓充电难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社区安全隐患。


怀柔区潘家园村的智能充电桩。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不仅是给平房安上户外“小接口”,小区车棚用户更是这轮建设的受益者。“我们小区是2000 年前后建成的,车棚没通电,很多居民过去就从楼上引电入棚,时间长了,楼前电线跟蜘蛛网似的,看着都害怕。”杨宋镇凤瑞二园小区居民李先生说。一方面是安全隐患,另一面是居民确实有照明、充电等实际需求,为此怀柔区协调供电公司、物业公司,专门为各个居民车棚全部安装分电表与安全接口,居民只需缴纳电费即可安全用电。

 

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在居民楼下新增了“高配版”电动自行车棚,疏堵结合遏制电动自行车上楼。社区在原有11处充电车棚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两处充电车棚,新车棚顶棚采用了拱形设计,既能遮风挡雨,也方便雨天排水。两侧竖直设置的挡板既能挡风,又能隔音,减少了电动自行车警报器乱响扰民的情况。目前,13座车棚可容纳近7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可满足300余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求。“小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有400多辆,大家错峰使用,可以满足小区需求。随着充电电费的下降,大家使用充电车棚的积极性在提升。”胡海燕介绍。


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新建的充电车棚。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在昌平于辛庄村,租客们认为,实现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楼的前提条件是,有比较多而且便宜的公共充电桩。

 

新京报记者在村边上看到,有个装有上百个充电接口的“扫码付费”充电车棚。记者扫码发现,每度电价格是0.51元,比该村房东对租客收取的生活用电电费略低一些。所以,租客们用公共电桩充电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也有租客认为,公共充电桩不够多,一到周末,电动自行车充电就排不上队了。据介绍,下一步,沙河镇将加大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力度,满足租户需求。

 

除了增加充电装置,不少充电车棚在灭火方面也上了高科技设备。

 

密云区果园街道上河湾社区里的充电车棚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夫奎介绍,这些外形轻巧美观、酷似灯笼的红色小球,实为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也被称为“灭火球”。该社区25个电动自行车车棚的棚顶上都安装了一组“灭火球”,并在超过15米长的车棚加装防火墙。

 

“灭火球”外部由塑料、泡沫包围,内部含有干粉,主要用于初期火灾处理,一旦遇到明火,球体将自动爆开,有效灭火范围达7平方米,可实现火灾“灭早、灭小”。一些居民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有充电车棚后,在楼下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很方便,但使用量变大了,又会担心电动自行车充电出现意外情况,现在车棚安装了自动灭火设备,心里踏实多了。


密云区上河湾社区充电车棚里的“灭火球”。受访者供图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信建里社区的电动自行车车棚进行了改造,车棚顶加装了十多个灭火弹,还安装了一套智能灭火系统。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北京首个安装智能灭火系统的电动自行车车棚,该系统配置齐全,包括智能灭火装置、远程控制主机、锂电池专用灭火剂等。在顺义部分电动自行车棚里,还安装了专业防火建材筑成的“防火墙”。

 

未来电动自行车管控举措将更加精细化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最新统计,从2018年起,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每年增速都在20%左右,到2023年已达2.5万起。其中,在因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中,锂电池类的事故占比超过6成。

 

有实验表明,锂电池一旦失火,就会迅速燃烧,3分钟温度可达1000℃。而锂电池一旦热失控,采用泼水、干粉灭火器和沙土覆盖等方法,都无法将火熄灭。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起火爆炸猛烈,火灾温度高、烟气大且伴有毒气。消防部门提示广大市民,切勿贪图方便而忽视火灾危害。不在室内和建筑内楼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充电。同时,请购买合格电池,请勿使用不匹配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发现电池鼓包、续航大幅减少等情况,请及时更换。

 

实际上,关于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和充电,早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根据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针对不如实记录履责事项、违规动火、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违规占用消防救援场地等行为新增11项违法责任。

 

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该《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六项从严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禁止入楼的要求,即“制止在建筑物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行为”。

 

相关管理部门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严查从未松懈。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就深入辖区开展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专项夜查,发现多辆电动自行车占用疏散通道。多名车主被执法人员警告教育。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和村民自建出租房房东也被依法约谈。

 

监督执法人员在检查一村民自建出租房时也发现,多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在出租房进出口处。监督执法人员以及属地政府工作人员通知房东和车主当场整改,并对车主进行处罚。

 

除了严查严管,下一步,北京不少区将探索针对电动自行车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控,监控对象也将从电动自行车车身细化到充电电池。

 

大兴区最新消息显示,近日区里给电动自行车装上了“身份证”。

 

在大兴区康秀园社区小广场,车主张先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了车主及车辆信息登记。工作人员审核后,现场在他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上粘贴了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左右的黑色盒子——智能云盒,待系统录入后,一整套电动自行车的“加芯认证”就完成了。

 

当携带芯片的电池或电动自行车进楼后,传感器会自动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入户充电危险行为。与此同时,绑定该电动自行车的居民也会收到预警信息。

 

“智能云盒的后台设在物业消防中控室,有专人24小时值守,出现违规行为第一时间预警,便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劝阻违规充电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据工作人员介绍,智能云盒的安装改变了以往逐楼逐户排查的被动局面,在减少街道、社区、物业人力投入的同时,也让隐患排查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不仅如此,智能云盒还能实时检测电池温度,当监测到电池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同时通过短信预警提醒车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日常在安全区充电高温导致火灾的问题。

 

通过多种技防手段与精细化管理,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收到了显著成效。近日,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李云浩介绍,今年全市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中,同比去年亡人火灾和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86%。

 

新京报记者 张璐 赵利新 吴婷婷 王景曦 吴为 陈璐 姜慧梓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赵利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陈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市消防条例》修订版即将实施:首次明确个人消防安全义务
时事
元宵节期间,北京各区清理堆物堆料、疏通“生命通道”
时事
融雪剂怎么用、电动车火灾怎么避免?北京市城管委“摆摊”解答
北京
北京推出中小学“体育八条”,如何让“流汗的体育课”天天见?
教育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潮白河上冰钓者扎堆儿,冰窟窿已连成“棋盘”丨城市体验官
北京
揭秘门头沟区“揭榜挂帅”机制如何破解接诉即办难题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北京今起启动试供暖,这份九问九答请查收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