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首都“百地百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启动,10支高校团队已启程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4-12-26 15:38
该工程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组织100支专业团队,深入北京市各大自然保护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12月25日记者获悉,北京林业大学携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启动了服务首都建设“百地百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该工程计划五年内分6个批次进行,首批示范工程已启动,10支专家团队奔赴北京10处自然保护地。


该工程以“共建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首都花园城市”为主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组织100支专业团队,深入北京市各大自然保护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各大自然保护地主要面临生物多样性监测力度和范围有待加强、生态空间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科普宣教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可以提升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的本底调查、监测与评估能力,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首批已派出10支专家团队服务前往北京10处自然保护地,分别奔赴北京密云云蒙山自然保护区、北京怀柔怀沙怀九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京平谷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京房山蒲洼-十渡自然保护区、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怀柔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北京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团队将主要聚焦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科普宣教、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专家团队组成上,每支专家专业团队配备1位生态领域专家,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担任;5-10名学生,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组成。


此后,每年将新增15-20个自然保护地,完成“结对子”工作,专家团队一对一进行实地指导。目的地选择北京地区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生境花园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突出的区域。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预期到2023年,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持续优化栖息地环境,构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大幅增强,初步形成自然保护地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新生态局面。2035年,完成100个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生境花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建设。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发布
第一看点
重磅!北京市计划报告全文发布,2023年十大主要任务公布
新京号
北京市计划报告全文发布,2023年十大主要任务公布
北京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来了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