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法,拟规定科普服务不得有虚假错误内容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2024-12-24 16:4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日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根据各方建议,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同时,草案二审稿明确,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

 

国家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应开展针对性科普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光权介绍了主要修改意见。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地方、单位和社会公众建议,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有关单位和组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修订草案对老年大学等学校提升老年人等人群信息获取、识别和应用等能力作了规定。有的常委委员提出,残疾人对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也比较突出,建议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做好衔接,增加关于残疾人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老年人等人群”修改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修订草案对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的科普要求作了规定。有的常委委员提出,在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过程中,国家组织开展一定的科普,对于保障公众知情权、增进公众对新技术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科普涉及的情形比较复杂,法律作原则性要求更为适宜。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修改为:“国家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保障公众知情权,增进公众理解、认同和支持。”

 

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和平台建设,提升公众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有的常委委员、地方和单位提出,为了确保科普内容合法和科学,建议明确规定相关科普产品和服务、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

 

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二审稿明确,国家加强对科普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监测与评估。对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的虚假错误信息,科学技术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同时,修订草案规定,各类互联网传播平台应当建立健全发布科普信息的科学性审核机制。有些常委委员提出,要求网络平台一律承担事前审核责任,会过于加重网络平台负担。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修改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草案二审稿还规定,国家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预防、救援、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科普工作,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和平台建设,完善应急科普响应机制,提升公众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入职背调边界在哪?男子因前同事一句话评价致工资降低后诉至法院
时事
我区招聘教师,7月2日开始报名→
新京号
跨境保健品私域营销调查:直播引流,群聊收割,有老人一年花五万
消费
填报时间公布!河北高考志愿填报须知来了
新京号
今年北京市政府立法项目为何是这29项?官方解读
北京
“实锤”就代表正义吗:信息纷繁的时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文化
《北京市消防条例》
新京号
当大学论文多了“AI味”,高校如何给AI工具使用“立规矩”?
教育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招聘30人!
新京号
为什么我们要警惕“AI生成谣言”?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