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冬至养生宜通补兼施,泡脚、按摩有助强肾健脾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4-12-21 11:26

今日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不仅标志着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医“养生”理念中关于“藏”和“养”的重要实践节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白桦认为,冬至标志着万物收藏和蓄养精气的开始,是人体阴气至极而阳气生发的关键时刻,也是补肾健脾的大好时机。


通补兼施 适当运动


所谓“通补兼施”,是指在冬至进补过程中既要考虑补,也要注意通(即疏通),二者不可偏废。白桦介绍,“补”是指通过饮食、药物等手段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通”是指通过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等方式,使补充的营养物质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冬至时节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黑豆、黑米、牡蛎、海参等有助于‘补’肾阳的食物,以及能够‘通’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薏米、芡实、茯苓等。”白桦指出,适当运动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动则生阳”,推荐人们选择如太极拳、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强身健体。


补肾温阳 健脾祛湿


在中医理论中,脾肾是人体的两个重要脏腑,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化生气血,而肾则是先天之本,藏精主水,同时还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水液代谢。白桦表示,冬至时节,采用补肾温阳、健脾祛湿等方法,还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调脾肾除了药物、食物的内服方法,还可以应用泡脚和穴位按摩等外治方法。”白桦补充道。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泡脚胜补药”,冬至睡前泡脚可以温阳补肾,全面提升人体阳气,同时辅助按摩穴位,还可帮助健脾祛湿。


白桦推荐了如下泡脚方:艾叶20克、生姜15克、桂皮15克、茯苓15克、红花10克、五味子10克。其中,艾叶散十二经脉寒气;生姜祛寒解表;桂皮温肾阳;茯苓利湿安神;红花活血止痛;五味子补肾宁心。全方有利于温阳补肾,调畅气血以保持人体脏腑平衡。


此外,白桦认为,长按丰隆穴也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丰隆穴被称为“治痰奇穴”,用大拇指顺时针按揉两分钟,再逆时针按揉两分钟,左右两条腿都要按。


最后,白桦推荐冬至时节常饮以下两款代茶饮。


  • 干姜苓术茶


组成:干姜5克、茯苓3克、白术3克、甘草3克、红茶3克。


做法:前4味药洗净,切细,放入砂锅,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用其冲泡红茶即可。


功效:该代茶饮可温肾化气祛湿,适用于身重水肿,腰中冷、久咳的人。


  • 山楂核桃茶


组成:胡桃仁(核桃仁)150克、白砂糖200克、山楂50克。


做法:先将胡桃仁浸泡洗净,加少许清水磨成浆待用,再将山楂洗净熬汁1000毫升(去渣),加白糖、核桃浆,煮微沸,代茶饮。


功效:补肺肾、润肠燥、消饮食、通血脉、生津液,适用于老年便秘以及肺虚咳嗽、气喘人群。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新京号
小寒时节保暖是根本,中医建议根据体质有针对性调和补
消费
节韵汇丨“大雪”到了就一定会下大雪?
时事
节韵汇 | 立冬就是入冬了吗?
时事
润肺防燥,停止“秋冻”,白露时节女性应注意调理气血
消费
节日 |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