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津冀养老产业如何注入新动力? 杜鹏:加强政策人才跨区域联动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4-12-20 21:08
如何形成养老服务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今年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十周年。如何形成养老服务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动力?12月20日,在由新京智库和三河市康养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分享了对于“区域协同发展与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的思考。


养老服务产业集聚也是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的战略需求,而区域协同发展是实现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的关键支撑。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立足京津冀三地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实现养老服务产业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集聚。



杜鹏在研讨会现场分享对区域协同发展与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的思考。主办方供图


在这个过程中,京津冀各自有着怎样的定位?杜鹏分别进行分析。北京集聚了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专家智库资源、养老服务人才和活跃的老年消费群体,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全链化、高端化、驰名化;天津发挥环京区位优势和土地、人力要素优势,发挥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等产业优势,发展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河北发挥环京区位优势和土地、人力要素优势,承接京津跨城养老需求,具备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等基础,有条件做大做强康养旅居产业。


据悉,过去十年中,大量政策出台,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框架基本形成,养老服务产业的集聚获得很大发展。同时杜鹏指出,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体制机制的障碍仍然存在,目前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聚集仍然处在由政策高度驱动,以满足北京老年人异地养老需求为主的发展初期阶段,在管理政策、项目合作、人才培训这些方面初步建立了联动机制,但是有待创新研发。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京津冀均存在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层次低、流失率高等结构性问题,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流动的壁垒需进一步破除,对京津冀外籍人才的吸引聚集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差异化仍有不足,三地之间的养老服务产业转移以北京向环京周边单向转移为主,实质上缺乏由产业链分工协作内在需求驱动的产业转移布局,导致三地产业核心竞争力界限区分不清,供给内容同质化程度高,难以有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杜鹏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主办方供图


对于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集聚的未来发展路径,杜鹏也提出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在政策跨区域联动方面,杜鹏建议,加强政策供给,为养老服务产业在京津冀区域集聚提供土地供给、资金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和便利,推动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围绕奖补机制、待遇结算、服务标准、监管评估、信息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建设京津冀养老服务政策互认互通机制。


在人才的跨区域流动方面,杜鹏提出,加大区域人才培养培训和合作交流力度,引导冀蒙及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持续输入,鼓励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就业创业,并给予待遇保障和职业发展空间。深化产教融合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通过对口培养、减免学费、共建实训基地、设置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将京津冀区域教育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服务跨区域选择上,杜鹏认为,可以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区域联盟,构建形成定位准确、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全链条发展。鼓励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健康养老、旅游养老、田园养老、智慧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产业。加强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具备品牌优势、辐射更大范围的优质养老服务产业。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

相关推荐
中国国际广告节落地海淀,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希望行业拥抱AI
娱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第一看点
云冈风起 校城同辉 山西大学大同校区扬帆起航
企业资讯
涉及购车指标、购房贷款,北京提振消费24条来了——
新京号
创新领航,产金跃迁!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企业资讯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唐山丨这里为何能引来京津创新活水
新京号
超百亿签约、落地创新实验室…… 北京共建数字经济出海高地
科技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人工智能第一城”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
数智革命×文化自信:2025中国时尚峰会谋划中国时尚新格局
企业资讯
传承千年情谊 续写时代新篇——写在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之际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