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南水北调还有“大动作”: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已掘进超3公里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2024-12-12 15:14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记者从12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已开工建设,目前主隧洞掘进超3.3公里。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1.85亿人。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也已经全面启动。


其中,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工程全长195公里,采用隧洞输水,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二者均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水库。建成后,中线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提升至115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开工至今两年多,针对智能掘进设备研制、超前地质预报、深埋隧洞灌浆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

 

与此同时,东线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和西线工程的论证也在推进,此外还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张祥伟介绍,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包括,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同时,针对中线沿线交叉河道较多的情况,全力推进中线沿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确保中线工程的安全。此外,加快构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科学精准调度和管理工程。

 

张祥伟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要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研判和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关注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

相关推荐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重大工程建设忙 争分夺秒加油干
新京号
专访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张勇: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预备库今年运行
北京
回天地区持续加大服务供给,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即将投用
北京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