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高法发布案例:缺乏劳动力和生活来源继承人应获得必要遗产份额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磊
2024-12-12 11:16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通过其中一起案例明确,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

 

案情显示,范某与吉某原系夫妻关系,于1989年育有范小某,后二人离婚,范某2011年与刘某再婚。范小某自2006年即患有肾病并于2016年开始透析治疗,2020年出现脑出血。范某2021年6月订立自书遗嘱一份,载明:“我所有的房产及家里的一切财产,待我百年后,由妻子刘某一人继承,产权归刘某一人所有。”

 

2021年11月,范某去世。刘某诉至法院,要求按照遗嘱内容继承案涉房屋。诉讼中,范小某辩称其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亦无生活来源,范某虽留有遗嘱,但该遗嘱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其留有必要份额,故该遗嘱部分无效,其有权继承案涉房屋的部分份额。

 

审理法院认为,范某在自书遗嘱中指定刘某为唯一继承人虽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但因范小某作为范某的法定继承人身患肾病多年,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故应为其保留必要份额。结合案涉房屋价值和双方实际生活情况,酌定由刘某给付范小某房屋折价款。遂判决案涉房屋由刘某继承,刘某给付范小某相应房屋折价款。

 

遗嘱自由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在继承领域的具体化,是继承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对被继承人意思自治应予尊重。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最高法指出,这条规定的必留份制度是对遗嘱自由的限制,旨在平衡遗嘱自由和法定继承人的利益,以求最大限度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生存权利。遗嘱人没有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遗产份额的,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倪岳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河北高质量发展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涉及财产、赡养等问题 最高法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第一看点
以案释法呼吁维护残疾人权益,北京一中院通报多起典型案例
时事
为“泡泡玛特”“王老吉”做智囊,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时事
20多年前办理的收养为何被认定无效?北京海淀法院以案说法
时事
“消失”的抛物者、难拿到的赔偿,高空抛物“破局”20年
时事
涉养老机构、赡养、遗产等纠纷如何化解?密云法院发布案例
北京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新京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