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记者从中铁大桥局获悉,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至此,从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标志着大湾区向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更进一步。
黄茅海大桥。郝笑天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由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建设,中铁大桥局等单位参与建设,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和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项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
据了解,项目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包含2座大跨度斜拉桥。其中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黄茅海大桥主跨720米,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
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主塔均为独柱纤腰型异形索塔,类似广州塔“小蛮腰”造型。优雅大气的造型背后是独特的工艺加持,两座大桥主塔底部至顶部呈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渐变,截面圆弧半径和圆心位置不断变化,导致主塔爬升施工中模板无法通用,每一节模板使用完毕均需拆下再安装新的型号使用,大大增加了主塔爬模施工工序和难度。
“‘小蛮腰’高约260米,上下没一个截面相同。按已有异形独柱塔施工方法,每个截面都需一个钢模板,260米就需要260个。”中铁大桥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经理刘宏达介绍。
傍晚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冯珠仔 摄
面对异形主塔塔身结构复杂的特点,中铁大桥局根据索塔截面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三维参数化建模,不断优化模板分块、爬升轨迹、模板配置及改制方案,最终将整座主塔分为43节,分别制作外模。每节外模由24片弧形板片组成,弧形板片再由多块造型板拼接而成,以实现主塔截面空间曲面线形变化。
中铁大桥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物资部部长陈文,是一名刚毕业就来广东工作并在此扎根近30年的桥梁建设者。他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的融合发展历程。他说,“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是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大湾区加速一体化的具象化象征,我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