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伪造证据起诉摄影作品侵权,江苏法院:罚款5万元
新京报 记者 左琳 编辑 甘浩
2024-12-11 10:32
我国实行著作权自愿登记制度,登记机构对登记人是否系作品真正权利人不进行实质审查。近年来出现部分原告利用著作权登记制度的这一特点,将他人摄影作品登记为自己作品,获取权利证书后进行恶意“维权”的案件。

新京报讯(记者左琳)继2024年4月发布第一批共10起典型案例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近日发布了推进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涉及假冒著作权人起诉、恶意申请专利并提起诉讼、恶意抢注商标并投诉权利人、非正常批量维权、权利人诱导“陷阱取证”、诉讼突袭阻碍竞争对手上市等情形。


“案件判决体现了江苏法院依法惩治恶意诉讼、滥用权利等行为,积极有效规制非正常维权,倡导公平竞争的鲜明态度和价值导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假冒著作权人起诉受处罚一案中,田某某把他人摄影作品登记在自己名下,进而起诉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侵权。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审理时发现,田某某所提交的证据疑点重重,且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对作品来源也未作出解释。最终,法院裁定按田某某撤诉处理,同时认定田某某伪造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依法对其处以5万元罚款。


我国实行著作权自愿登记制度,登记机构对登记人是否系作品真正权利人不进行实质审查。近年来出现部分原告利用著作权登记制度的这一特点,将他人摄影作品登记为自己作品,获取权利证书后进行恶意“维权”的案件。


本案中,田某某未出庭应诉,亦未对其主张权利的摄影作品来源作出合理解释。综合在案证据,法院认定其企图以“著作权人”身份,借助诉讼方式迫使“侵权人”与其达成“和解”,投机攫取非法利益。


对此情形,法院并未简单按撤诉处理了结案件,而是通过全面、严格审查著作权权属证据,依法认定前述行为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违反了诚信诉讼原则,遂对田某某伪造证据恶意诉讼的行为采取罚款措施。该司法惩罚彰显了人民法院严惩伪造证据、恶意诉讼的司法导向,有力震慑了假借维权之名牟利的不法“维权者”,弘扬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编辑 甘浩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zuolin@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避坑”指南!福建发布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新京号
被“空中激活”的手机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未来更可期
时事
2023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公布
时事
假枇杷干频现电商店铺,随机购买5款仅2款为真
消费
原被告“手拉手”提起诉讼竟是合谋逃避债务,最高法提出审理要求
时事
药王谷“抗癌中心”调查:一种秘方治百癌,医馆部分人员无资质
时事
酒店偷拍黑产调查④丨专家建议偷拍入刑,增设“侵犯隐私罪”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