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23时17分将迎来大雪节气。“大雪至,仲冬始”。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255度的时候,即为大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表示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因“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雨或雪。“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大的雪。但是大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会增大。
大雪节气的来临意味着哪些天气变化?有什么民俗?大雪节气该如何养生?一起来看。
大雪节气来临意味着什么?
初候 鹖鴠不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仲冬的来临。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自此,零度以下的气温成为北国的常态,雪多了起来,大了起来,生活的场景每每进入雪花纷飞、雾凇满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即便在温暖如春的岭南,间或映入眼帘的红叶疏枝,尤其是倏忽而至的北风阴雨,也会让人的体感蓦然沉入冬的气息之中。
它的冷是沉郁的,重重地把世界包裹起来,连不畏寒冷、喜欢在冬日里啼鸣的寒号鸟也闭上了嘴,没有力气没有心思再叽叽喳喳了。是谓大雪初候“鹖鴠(hé dàn)不鸣”。
二候·虎始交
到了大雪二候,比起大雪初候已是大不相同。气温下降非常之快,风雪席卷北方,频频到来的寒流使得南方也进入了最难受的阴冷模式。
立秋虎始啸,仲冬虎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大雪二候“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在大雪二候,百兽之王的老虎已经率先感受到了阳气的萌生,开始求偶交配了。在严冬静寂的雪林中,它的叫声恰似无声处的惊雷,激荡出生命原始、粗犷而蓬勃的呼喊。
遵循生命之道,踏着自然的节点,虎感微阳起而“始交”,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彰显了生命雄浑的力量。
三候·荔挺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xiè)也。”
就是说,一种叫荔的兰草,在仲冬之月万物均被雪覆盖的时候,独独长出了新芽,露出了地面。人们把这种野生的兰草叫作马兰。
比之大雪二候“虎始交”,“荔挺出”所蕴积的强大的生命力量更为震撼人心。虎是强悍的,是富有力量的,是勇者的象征;而马兰草是弱小的,是纤细的,是柔软的。但对于冰天雪地中微弱的阳气萌动,二者同样敏感,同样争先,同样勇敢。
大雪节气有哪些民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学者研究认为,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其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进而在各地民众的生活中广泛流传。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风雨桥社区居民在查看腊肉熏制情况(资料图)。图片来源:IC photo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员霍福介绍,在“大雪”节气,我国江苏、甘肃、青海等地有腌制“咸货”的习俗。所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可谓“未曾过年,先肥屋檐。”晾晒的腊肉、腌制的咸菜,都是记忆中不变的“年味”。鲁北民间还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御寒。
在民俗语境中,节气更多的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当地自然界的变化和物候现象,预测、归纳农业生产的一般性规律,总结自然灾害等常识。
“大雪”节气在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过去在青海省西宁市周边的脑山地区,当地多产青稞、大豆等作物,受高寒、交通不便、生产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冬季室外温度低,老式水磨的水槽、水轮等设施易结冰,人们往往会在“大雪”时加紧储粮,为过冬做准备。
图片来源:IC photo
大雪节气有哪些养生之法?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养生方面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大雪养生,要做好“三忌”“三补”“三防”。
一忌:寒天过早晨练
大雪之后,起居调养宜“早卧迟起”,尤其避免早上过早晨练。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或老年人,冬季锻炼不宜过早。这类人群对气温急剧下降的适应能力差,易受寒冷刺激发生痉挛、血管收缩,如再进行大运动量锻炼,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都会促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
晨练最好在太阳出来、气温稍微暖和后,或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适量身体锻炼,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二忌:洗澡时间过长
天寒地冻洗个热水澡或去洗浴中心泡个澡非常舒服,但冬季寒冷天气洗澡不宜时间过长。冬天因为房间都是封闭的,在浴室洗澡时间长了,容易氧气不足,湿热蒸腾,体质偏弱的人,尤其气虚之人,会出现危险。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为好。
同时,洗澡时间过长、水温过高对于心血管也不利。洗澡水温过高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大量血液流向皮肤,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诱发心血管疾病。
三忌:一整天不开窗
大雪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进一步降低,此时很多人怕冷怕寒不愿意开窗。但此时也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冬天长期不开窗、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也容易传染给家人。
建议大家外出时,或在中午气温上来后,把窗户打开通通风,避免病菌传播。
大雪进补,记住“三补”
大雪到了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一补:喝栗子羊肉汤
羊肉性热,味甘,中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虚劳不足、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等症。枸杞能够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中医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目昏多泪、腰膝酸软、虚劳咳嗽、消渴等病症。栗子可用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是不错的冬季进补佳肴。
二补:喝桂花枸杞粥
大雪养生可以适当喝点桂花枸杞粥。桂花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等作用,煮粥时放入桂花,不但能让粥中香气四溢,还可缓解冬日干燥;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取枸杞、桂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15克。把桂花洗干净,大米淘洗干净,枸杞去掉果柄和杂质,随后把桂花、枸杞和大米一起放在锅内,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煮35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三补:多吃点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痰多的人尤为适用。萝卜有下气、消滞作用。大雪节气,人体受寒冷气温影响,生理功能和食欲均会发生变化,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让冬天过得暖洋洋。
大雪养生,做好“三防”
一防:驱寒护阳防受凉
大雪节气后,天气寒冷,易受寒邪侵袭,驱寒护阳正是此时的养生重点。外出要戴好帽子、围巾。同时腹部、背部也需要加强保暖。寒从下上,建议晚上泡泡脚,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经络、补充阳气的作用。
二防:防寒保暖稳血压
大雪节气也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着天气愈发寒冷,屋里暖外面凉,冷暖刺激也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彦生2020年在其医院公众号刊文提醒,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平稳血压。
三防:适度运动防剧烈
大雪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也要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此时不宜进行高强度锻炼,避免耗伤阳气。运动前做好热身,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总之活动不宜剧烈,适度即可。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健康时报、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