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日前通过港交所聆讯,于12月4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2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小菜园方面相关负责人处证实了这一消息。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IPO(首次公开募股)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提高市场渗透率,并增强供应链能力。
根据公开信息,2013年小菜园在安徽开出第一家门店,后陆续拓展至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天津、广东、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西等地区,除“小菜园”品牌外,还另打造了“观邸”“复兴楼”“菜手”等品牌。
计划2026年底达千店规模
截至2024年11月26日,小菜园在中国14个省份的146座城市/县拥有663家直营门店,其中包括658家小菜园门店及5家子品牌门店。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前8个月,小菜园分别新开107家、48家、132家以及109家门店。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提高市场渗透率;增强供应链能力;升级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规划,其将于2025年和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和180家小菜园新门店,至2026年底,预计将经营约1000家小菜园门店。
据了解,小菜园已正式启动新零售业务。此外,2023年10月前后,小菜园还针对社区餐饮业务推出了“菜手”品牌。IPO前,加华资本是小菜园唯一外部投资方。去年12月,小菜园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这是继去年3月完成首轮融资后,加华资本对小菜园的再次投资。作为小菜园的独家投资人,加华资本累计投资金额5亿元。这也是近年来大众便民餐饮市场最大一笔融资。
利润率在大众餐饮中领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门店收入,小菜园在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小菜园的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31.13亿元和45.49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1.5%和41.6%。今年前8个月,小菜园的营收从2023年同期的30.70亿元增加15.44%至35.44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小菜园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和5.32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4.6%和124.0%。今年前8个月,小菜园的净利润为4.0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95亿元增加1.5%。
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前8个月,小菜园的净利润率分别为8.6%、7.4%、11.7%以及11.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小菜园的净利润率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居于领先水平。
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前8个月,小菜园的翻台率分别为3.3次/天、2.8次/天、3.2次/天以及3.1次/天。在外卖业务方面,小菜园外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逐步提升,分别为15.5%、32.0%、32.8%以及37.0%,门店外卖订单单均消费额分别为85.0元、74.5元、78.6元以及71.2元。
快速扩张下食安迎挑战
据公开报道,今年1月17日,小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7月16日,小菜园递交的招股书期满失效。而后小菜园迅速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上市进程。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冲刺上市过程中小菜园曾被曝入职可“98元代办健康证"。7月上旬,就在小菜园更新招股书前夕,有视频博主发布视频,称在北京一家小菜园餐厅,入职员工交98元即可代办健康证,无需体检。当时小菜园对此并未回应。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提到,在快速扩张下,由于门店业务的劳工密集性质,更难以确保所有门店能始终保持高质量的用餐体验,所有雇员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食品安全的详细及严格的法规,而这也就更挑战其业务运营。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