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 长征路上向“新”行:娄山关上捷报频传
文明遵义
2024-12-03 16:58
进入文明遵义阅读更多内容

 

娄山关

 

娄山巍峨,气势磅礴。地处川黔要塞的娄山关,是大娄山的主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后,为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的安全,巩固遵义,建立黔北防御,军委命令红二师四团追歼向北逃窜的溃敌,夺取娄山关,进占桐梓县,防御川敌进犯。

 

1935年1月9日,红军向关上守敌发起猛攻,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红军攻占娄山关,红四团乘胜追击,直抵桐梓县城。此时,另一路红军抄袭部队已经攻克桐梓,与红四团会合。为了确保遵义北面防御,红军继续追歼逃敌,直到进占松坎。这是第一次娄山关战斗。

 

扎西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1935年2月24日攻占桐梓,25日开始由北向南向娄山关守敌发动进攻并占领娄山关。26日,红军据守娄山关,敌人以数团兵力反攻娄山关,红军采取迂回包抄击溃敌人,最终取得大捷。这是第二次娄山关战斗。

 

 

娄山关战斗实景演艺

 

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的前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在娄山关战斗中担任红十三团团长的彭雪枫在《娄山关》回忆文章中写道:“在地形上说,我们是不利的,娄山关给敌人抢到手了,并且有一个团在固守着,为要抢关,就不得不‘仰攻’了。”

 

除十三团主攻外,红十二团也是正面攻尖的主力团,团长谢嵩、团政委钟赤兵带领战士趁着黑夜攻击敌人指挥所黑神庙。

 

 

钟赤兵(中)照片

 

在战斗中,钟赤兵的右腿中弹,子弹打穿了他的右小腿,里面的骨头都断了,他为了不影响士气,坚持站着指挥战斗,后来无法站立了,他趴在石头上指挥,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才被担架抬下山。

 

当时部队里没有麻醉药品,钟赤兵硬是咬紧牙关锯掉了一条腿。遵义娄山关景区讲解员王明敏说:“当时找了一把农民用的砍柴刀和断成半截的木工具,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用锯子上下拉动截肢。钟赤兵忍着剧痛硬生生地完成了三个多小时的截肢手术,在半个月内进行三次截肢,将他的右腿股骨腰部以下全部截去才保住他的性命。”

 

当时部队要将一批不能随军行动的重伤员就地寄养,钟赤兵说什么也不肯,谁来劝说他都不听,并且拔出枪来要拼命。部队只好把他放在担架上抬着随部队走了。

 

由于他年轻,身体强壮,恢复得很快。没过多久,就可以用一条腿在马背上翻上翻下,跳跃自如了。凭着顽强的毅力,钟赤兵恁是靠着一条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长征路,到达陕北。钟赤兵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有名的独腿将军。

 

 

娄山关战斗遗址

 

娄山关战斗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出遵义会议调整军事主要领导人后,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发挥出的巨大威力。

 

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申翔说:“娄山关战斗在当时构建了遵义的北部防线,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为遵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娄山关诗词碑刻截图

 

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了气吞山河的豪迈诗篇《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心境,豪情万千,壮志凌云。

 

如今《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被刻在一块全长25米,通高13.55米的石碑上。红色的字体巍峨壮美,气势非凡,向人们展示了红军闯关夺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娄山关景区截图

 

娄山关景区根据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诗词意境,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亭台楼阁轩桥塔等打造了“娄山十景”。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娄山关感受“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恢弘气势,感悟红军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进力量。

 

时光飞逝,峥嵘岁月和战争风云已然淡去,但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精神永不褪色,一代代遵义人带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踏上新时代长征路。

 

部分资料来源于:

 

1、陈松 黄先荣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崛起》)

 

2、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来源:遵义发布

 

编辑:周宁丨责编:胡笳丨编审:冷泽学

来源:文明遵义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甘肃会宁:会师之地的传承与希望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甘肃会宁:浓浓鱼水情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甘肃会宁: “土特产”带来好日子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松潘:草地里的红色印记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松潘:生死行军过草地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泸定:长征故事“活”起来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石棉:“富矿精开”的石棉样本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泸定:大渡桥横铁索寒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贵州遵义:红绿辉映英雄河
新京号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云南禄劝:向“链”而生 向“新”发展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