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严重低估,青藏高原藏了多少东西?
文明杂志
2024-12-03 09:43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文字:伯玥

 

制图:果栗乘 /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拉萨、林芝、墨脱、格尔木,这是你熟悉的青藏高原。

 

玉龙、甲玛、多龙、马攸木,这是你陌生的青藏高原。

 

我们知道他巍峨壮丽、广袤荒凉,知道他是世界第三极,是七条大河的源头,是东亚季风的发动机

 

但很少有人,准确地说,是根本没人知道,青藏高原地下埋着多少超级矿藏。

 

 

 

高海拔小澳大利亚

 

中国有很多战略物资都依赖进口,比如铜、金、铁、镍、铬,国内的储备要么品位不行,要么开发殆尽,巨大的进口量养肥了澳大利亚这类矿山大国。但在中国西部,其实还有一片相当于小型澳洲的矿藏处女地——青藏高原。

 

这些矿产资源,都得靠进口▼

 

 

俗话说,有山才有矿,青藏有的是山,家里也确实有矿。

 

地质工作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勘探青藏高原。

 

1966年,西藏第一地质大队在昌都江达县的玉龙山,首次发现铁铜矿,历经10年勘查,将其确定为一座以铜钼为主,包含铅锌等多种资源的特大型矿床。

 

此后发现的世界级大矿一个接一个:2002年的驱龙、2007年的甲玛、2016年的多龙

 

 

 

到2022年,西藏已经跃居中国最大铜产区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一个“高海拔小澳大利亚”。

 

但注意这个定语——高海拔,在青藏高原上挖矿的难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目前实际能开发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所以,青藏高原上有多少矿?高原挖矿为什么这么难?

 

雪后的巨龙铜矿(图:紫金矿业)▼

 

 

中国缺啥,青藏有啥

 

首先,我们要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容易出矿,尤其是超大规模的金属矿?

 

当前,比较热门的矿床类型有两种:斑岩型矿床蒸发沉积矿床。

 

通俗来说,前者就是在两个板块的汇聚地带,俯冲和碰撞把地壳和地幔深处的金属物质带到地表;后者就是在一个古盆地里,水流不断把周围的金属运移汇聚,在长期蒸发沉积后形成的盐类矿床

 

横屏-全球范围超大型斑岩铜矿分布图▼

 

 

而青藏高原恰好兼备这两层buff,他本身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的产物,在高原上还有柴达木这个聚宝盆,外加一大堆类似大柴旦、色林错这样的盐湖盆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青藏高原都有很多很多矿。

 

得天独厚的宝藏之地▼

 

 

比如前面说的昌都江达县玉龙铜矿,预估铜金属量至少600万吨,拉萨的驱龙铜矿,甚至在千万吨以上。此外还有甲玛、雄村、普朗、朱诺……等等,要知道我们全国的铜探明储量也才4000万吨多。

 

除了铜,青藏高原还有:龙格尔、恰功、尼雄、祁曼塔格山的铁矿;崩纳藏布、马攸木的金矿;夏日哈木的镍钴矿;帮浦、龙马拉的铅锌矿;柴达木盆地的盐湖里还有大量的钾和锂,察尔汗盐湖的钾镁资源多达500亿吨。

 

先略秀一部分▼

 

 

以上,也只是青藏矿藏的一小部分,往大一点说,只是“特提斯成矿域”的冰山一角。

 

这是一条东西延伸10000多公里的巨型成矿域,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实属一体两面——从地中海世界的比利牛斯山、阿特拉斯山经过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直到苏门答腊。

 

横屏-特提斯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

 

 

这一路上基本都是不缺矿的地方,尤其是铜矿,非常多,阿富汗艾娜克和我国西藏的多龙、驱龙都是典型代表。

 

艾娜克铜矿是阿富汗乃至世界最大的铜矿之一

 

估计储量达6.9亿吨,铜品位为1.65%

 

(图:壹图网)▼

 

 

这条巨型成矿域在高原上又分成三条支脉——冈底斯成矿带玉龙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目前的勘探程度还严重不足,尤其是条件严酷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完全还在勘查初期,但这也意味着机会空间巨大。

 

西藏三条成矿带分布▼

 

 

在中国地调局最新的找矿行动里,西藏的铜金矿是重中之重,有望大大扩充我国在铜、金、铁、铬方面的储备,还有一个重点是大力度探查青海的盐湖资源,主要找锂、钾、铍、铜、镍、晶质石墨等战略矿产,锂是电池行业的必需品,钾则是紧缺的化肥来源。

 

横屏-柴达木盆地地质地理及构造分区▼

 

 

如果这些矿都能开出来,那就是妥妥的“小澳大利亚”,只可惜现实非常冰冷,即使是已经探明的大矿,其中能开采、能满采的也是寥寥无几。

 

地狱级的开采难度

 

这里最大的障碍就是海拔,比如藏北高原的阿里、那曲。普遍4000m以上,温度常年在0℃左右,氧气只有海平面的60%,其实不适合人类生存,面积相当于四个广东的土地上,人口才60多万,出了县城就是荒原。

 

位于阿里腹地的多龙矿集区,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超级铜矿矿集区”,论储量不亚于阿富汗的艾娜克,但完全位于无人区,距离最近的改则县城也有100多公里远,何况改则只是个两万人的小城,要通铁路最快也要20年后,甚至可能无法实现。

 

茫茫荒漠几乎没有人烟▼

 

 

这就揭示了高寒地带的另一个问题——很难搞基建。

 

这么多矿,无论是设备进去还是矿产出来,没有基建,那就只有资源量没有产量。这其中,不算厂房、生活设施这些,光是高原修路就非常棘手。

 

众所周知,同样修一段路,贵州比江苏要贵得多,而西藏高海拔地区,比贵州还要贵。

 

青藏高原的路

 

难走更难修

 

(图:图虫创意)▼

 

 

何况青藏高原的人口基本集中于拉萨、林芝、昌都、河湟等几个区域,物资人力都要从这些地方出发。

 

即使是比较近的驱龙铜矿,距离墨竹工卡县城的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但投入仍然十分巨大,从铜矿洞口到甲玛乡公路12公里长的交通线,耗时一千多天才打通。

 

路程虽短,难度拉满▼

 

 

至于那些远在无人区的矿产,除非价值极大,否则投进去就是血本无归。

 

所以西藏这三大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玉龙成矿带至少离大城市比较近,勘查和开发还比较便利,更靠北也更荒凉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去一趟外勤就跟“远征”一样。

 

 

 

和修路相比,水电更是一个地狱难度的障碍。

 

现代化矿山对人力的要求不高,但这些设备全都是能耗巨兽,矿山的扇风机、提升机,选矿厂的球磨机、浮选池,都是耗电大户。要从电力产区拉线过去就要穿越高山、峡谷、冻土、沼泽,还要考虑气象和地质灾害,难度极大。

 

驱龙铜矿▼

 

 

而且矿山选矿还离不开水源,如果旁边没有河流,就直接无解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像驱龙、玉龙这种河谷地带的矿还比较好开发,毕竟海拔较低、也不缺水电。

 

北边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条件更好:临近人口密集区,旁边有现成的交通线可以打通,著名的尕斯库勒油田已经开采了45年,察尔汗盐湖已经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其他盐湖如东台吉乃尔湖、大风山等盐类矿床,勘查开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旅游与开采还可以并行

 

(茶卡盐湖盐矿开采 图:图虫创意)▼

 

 

反观藏北阿里地区的多龙、青草山、马攸木、尼雄,空有巨大的储量,但从发现至今都不能形成生产力,连道路规划都还在图纸上。

 

其中最可惜的还是“多龙矿集区”,它包括了多不杂、波龙、荣那等多个铜金矿床,铜矿储量超过2000万吨,金矿储量超300吨,但是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冬季夜间温度能到零下40℃。人受不了,设备也扛不住。

 

横屏-多龙矿集区▼

 

 

而且这里还极度干旱,阿里年均降水不到100mm,多龙周边虽然有小河,但这点水对采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考虑到藏北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开矿的成本将更为高昂。

 

矿山不光要大量用水,还会产生废水、废渣,藏北高原属于内流区,地表径流的终点多是内流湖,一旦废水、废渣处理不好,将下游湖泊污染,周边的生态系统必然崩溃

 

罗马尼亚某被开采铜矿的化学残留物污染的湖泊

 

(图:图虫创意)▼

 

 

所以,要上马一座超大型矿,必须慎之又慎。

 

我们以前讲过西藏最新的铁路规划,里面有很多货运线路,主要跟开矿有关。

 

比如规划中的那曲-阿里铁路(那阿铁路),途经改则、革吉两县,将连接多龙矿集区和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能让藏北的采矿条件大为改观。但这些线路从规划到落地,还要很长很长时间。

 

 

 

好在矿产资源不会随着时间流失,如果我们将青藏高原这个“小澳大利亚”当作铜、金、钾等关键矿种的后备基地,等以后技术条件更成熟了再开发,或许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1. 芮宗瑶.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R].(1984).

 

2. 陈丰琪.西藏玉龙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解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 我叫巨龙铜矿,是中国最大铜矿之一,资源量超1000万吨-矿业界 (zgkyb.com)

 

4. 青海新闻网:青海地质矿产勘查50年十大找矿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cas.cn)

 

5. 打赢新一轮找矿突破攻坚战——“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系列述评之六 (mnr.gov.cn)

 

6.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cgs.gov.cn)

 

7. 青藏高原“超级”铜矿,预估储量高达2700万吨,为何不见开采?_多龙_自然_中国 (sohu.com)

 

8. 参股公司巨龙铜业复产 藏格矿业碳酸锂业务后来居上 (baidu.com)

 

9. 郑有业, 吴松, 次琼等, 2021. 冈底斯复合造山带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成矿系列. 地球科学 [J]: 1-39.

 

10. 李俊. 柴达木盆地盐湖杂卤石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21.DOI:10.27577/d.cnki.gqhyy.2021.000016.

 

11. 唐菊兴,孙兴国,丁帅等.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J].地球学报,2014,35(01):6-10.

 

12. 孙嘉,毛景文,林彬等.西藏多龙矿集区典型矿床(点)矿化特征与成矿作用对比研究[J].矿床地质,2019,38(05):1159-1184.DOI:10.16111/j.0258-7106.2019.05.014.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首博馆长谈殷商展:十名考古专家全程指导策展,反复推敲历史细节
北京
高原会惩罚每一个带半瓶护肤品的人(不是不够用)
新京号
谁说上帝偏爱巴西?
新京号
从“林泉坐忘”到“既耕春圃”,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文化
王笛:微观史如何通过“边缘线索”来发现历史?
文化
点赞!他捐赠大量芜湖珍贵史料
新京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80)
新京号
【京彩食安】 "喝草" 能减肥吗?一次性盘清果蔬汁所有知识点!
新京号
驾考考场成“谍战现场”!兰州无人机驾考作弊案细节披露
第一看点
《乘风2025》侯佩岑:47岁的舞台冒险与温柔自洽丨专访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