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亚邮展纪念邮票亮相,邮票设计有着这样的故事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磊
2024-11-29 20:52
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鼎启新章”“沪韵流光”“邮梦未来”“邮博古今”,小型张图案名称为“浦江朝晖”。

11月29日,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在上海开幕。当天,《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正式发行,该套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鼎启新章”“沪韵流光”“邮梦未来”“邮博古今”,小型张图案名称为“浦江朝晖”。该套邮票分别由夏竞秋、王晨、景绍宗、潘虎、王虎鸣设计。在这套邮票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设计者。


 

图1-4分别为:鼎启新章、沪韵流光、邮梦未来、邮博古今。国家邮政局供图


“鼎启新章”设计师夏竞秋:现代烫印技术让青铜器铭文“亮”起来

 

“鼎启新章”的题材源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夏竞秋介绍,历届邮展的纪念邮票中基本上都有一枚文物题材的邮票,设计师通常会选择具有地方特色,能够代表地方文化、历史底蕴的文物。大克鼎馆藏于上海博物馆,因此选择它作为纪念邮票的一个主题有着很好的寓意,“一方面寓意着上海人民热忱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共襄盛会,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克鼎器身中间的铭文形似亚洲的‘亚’字,与亚邮展可谓天作之合。”

 

在工艺设计方面,这枚邮票也藏着设计师的巧思。大克鼎厚重的历史感如何与现代邮票制作工艺结合,成为夏竞秋在设计过程中的着力点。“青铜器铭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我将铭文作为邮票背景,使用冷烫技术对铭文进行烫印。这样集邮迷用手电照射邮票,背景的铭文是亮起来的,而且有一种由上到下的滚动效果。”

 

“邮博古今”设计者潘虎:用版画形式展现古典建筑美感

 

“我对上海邮政博物馆有着深刻的记忆,它是一座能够代表外滩风格、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所以我以上海邮政博物馆作为素材进行邮票设计。”潘虎介绍,为了体现古典建筑的美感,他在设计这枚邮票的时候使用了比较厚重的版画形式。“每一枚邮票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不断进步的工艺技术、艺术手法和社会历史,欣赏一枚邮票时,你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当初看到这枚邮票时的心境。”

 

除了设计这枚“邮博古今”邮票,多年来,潘虎还参与了众多邮票的设计,他还是《乙巳年》特种邮票的设计者之一,这类邮票也被称为生肖邮票。“作为邮票设计者,我觉得通过设计邮票融入一段历史记忆,这样的体验十分珍贵和美好,邮票呈现了时代的变迁,这也是邮票本身的魅力。”

 

“浦江朝晖”设计者王虎鸣:方寸之间尽显上海华灯璀璨

 

王虎鸣介绍,这枚小型张表现的是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清晨,多个上海地标建筑展现于方寸之间。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它们不仅反映了上海的欣欣向荣,也象征着上海喜迎四海来宾参与本届亚邮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荧光灯下,集邮爱好者们可以欣赏到夜晚的上海华灯璀璨、礼花绽放。


小型张“浦江朝晖”。国家邮政局供图


在小型张的齿孔及主图设计上,采用了宽银幕的形式,将原作完整展现在方寸之中。王虎鸣介绍,为了更好凸显“朝晖”这个主题概念,他将画面中主要高楼建筑的线条勾勒出来,在印制时使用特殊的工艺材料,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变化,令人眼前一亮。此外,另制作的特殊工艺小型张结合芯片技术,用带NFC功能的手机贴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置,可点亮“明珠”并读取芯片信息。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回顾?
文化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大戏看北京3月24-30日文艺资讯丨京剧《齐白石》展巨匠人生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写了一首情诗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②
文化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大戏看北京11月18-24日文艺资讯丨昆曲《西厢记》韵悠长
娱乐
大戏看北京9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红色娘子军》引领展演季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