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办理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2024-11-21 17:41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11月20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共同启动了新时代“银龄行动”。据悉,“银龄行动”开展至今已逾20年,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银龄行动”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

 

新时代“银龄行动”在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方面又推出了多项举措。如在“银龄行动”的启动活动上,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汇集了全国超过40万家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助餐点的点位信息,社会公众可实现“养老地图一键查找”。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还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办理。

 

首批协调了10个省份签订协议,将加强老年人才交流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从2003年开始,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从5省试点到31省全面推开,由省及市、由市及县,形成国家、省、市、县携手发动各领域老专家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的良好局面。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


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副司长张晓峰介绍,新时代“银龄行动”启动当天,全国老龄委向全国广大老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出了倡议,号召广大老年人参与“银龄行动”。

 

启动活动后,民政部还开展了“银龄行动”对口支援工作,首批协调了10个省份签订对口援助协议,援助省份之间将加强老年人才交流,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跨省援助。同时,昨日正式上线运行的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银龄行动”网上信息查询、服务链接和事项办理等功能,将进一步促进供需对接、信息共享、集中宣传,为广大“银龄行动”志愿者做好服务保障。

 

“银龄行动”已经开展了20多年。此次启动的新时代“银龄行动”与以往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

 

张晓峰介绍,与以往的“银龄行动”相比,新时代“银龄行动”参与主体更加广泛。把参与主体从老年知识分子拓展到全体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参与“银龄行动”的广泛性,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均有参与“银龄行动”的机会。

 

同时,行动内容更加丰富。把行动内容从智力援助、技术帮扶为主,拓展到“银发巡逻”、儿童托管、互助养老、全民参保、扶残助残、探访关爱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参加“银龄行动”。

 

此外,开展形式更加多样。把“银龄行动”从线下活动为主拓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活动载体,激发“银龄行动”新活力。规模质量也同步提升。坚持扩大覆盖面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并重,做好“银龄行动”的组织保障和监测评估工作,提升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广泛动员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银龄行动”


新时代“银龄行动”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对此,张晓峰介绍,按照全国老龄委印发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总体目标是:2024年,全国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省级老龄委要做好“银龄行动”筹划安排,推动“银龄行动”有序启动,各省级民政厅(局)、老龄办至少开展1项主题活动。到2026年,“银龄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长期开展的老年志愿服务项目。到2028年,“银龄行动”机制健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成为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的重要品牌。

 

张晓峰介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将进一步健全“银龄行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发挥好全国老龄委议事协调作用,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重点做好相关工作。

 

首先是巩固拓展智力援助“银龄行动”。把“银龄行动”融入东西部协作和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广泛动员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

 

同时,将创新开展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银龄行动”。结合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活动。

 

张晓峰表示,还将把“银龄行动”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多领域。引导全国性涉老组织开展“银龄行动”,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有特色、层次高、规模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有效拓宽“银龄行动”参与渠道。充分利用老年人原单位、所在社区的有利条件,培育壮大“银龄行动”队伍,为有意愿参与“银龄行动”的老年人提供机会。

 

提升“银龄行动”管理服务水平。强化“银龄行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做好注册认证、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出具等工作,普及老年志愿服务知识,做好志愿者安全保障。

 

此外,还将加强“银龄行动”品牌建设。开展全国“银龄行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宣传“银龄行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先进事迹,展现老年人老骥伏枥、向上向善精神风貌。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可在线办理养老服务津补贴申领等业务


在“银龄行动”的启动活动上,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平台能够为各地养老服务提供什么信息,从而使老年人获益呢?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这一平台汇集各级民政部门发布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办事指南等实用信息,方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政策动态,更好地调整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社会公众“一站式”了解养老领域惠民利民政策措施。

 

平台还实现了养老地图一键查找。平台汇集了全国超过40万家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助餐点的点位信息,以图文形式进行展示,让社会公众可以直观了解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整体情况。

 

同时,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详实、全面的养老服务资源信息,清晰展示每个养老服务站点的概况、空余床位、服务项目、入住价格和要求、特色服务、咨询电话等内容,让养老服务资源供需双方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接。譬如老年人家属想为老年人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可以通过选择区域、机构性质、医疗条件、机构位置等信息,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信息获取的效率显著提高。

 

在养老服务方面,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办理。随着与省级服务平台完成对接,平台将实现在线办理养老服务津补贴申领、养老机构备案等业务,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一键关联,社会公众可以轻松地在两个平台之间切换。老年人在实现“老有所养”的同时,也可以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为”。

 

据悉,平台试运行以来,社会关注度很高,日均访问量超过15万次,累计访问量已接近550万次。李邦华介绍,民政部将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优化展示内容,丰富老年人能力评估、合同网签等功能模块,推动手机端上线应用,不断提升使用体验感,增加办事便利度。同时,加快推动平台与地方养老服务系统对接,通过部省两级协同联动,实现数据互连、业务通办,让数据“跑起来”,业务“动起来”。

 

“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以知名专家志愿者为骨干,人数已达300名


中国老龄协会权益保护部主任、一级巡视员刘增瑞介绍,为广泛组织动员老年知识分子开展“银龄行动”示范性活动,带动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中国老龄协会组建了“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


“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刘增瑞介绍,这支队伍依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具体组织,主要是以开展智力援助、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团队成员由自愿参加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开展的“银龄行动”公益活动的老年志愿者组成,原则上年龄在55岁到70岁之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具体包括全国“银龄行动”公益形象代言人,以及在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专家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平时各自在所在单位和社区做志愿服务,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开展重大‘银龄行动’时,大家自愿报名参与。”刘增瑞说。

 

据他介绍,团队成员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发挥专家志愿者优势,积极参与“银龄行动”,助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员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活动,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为社区治理做贡献。目前,这支以知名专家志愿者为骨干的队伍已初步建成,人数已达到300名。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加速冲刺五年成形丨济南起步区推进“一网通城”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
新京号
从0到1000万,继续向着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航空枢纽高飞远举
新京号
鄂尔多斯公安惠民政务服务数字赋能驱动全国标杆
企业资讯
“河风消暑 夏爽芮城”2025芮城县暑期文旅消费季启幕
企业资讯
提供“就医陪伴”解决方案,东城和平里街道发布银发经济服务品牌
北京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这份报告
北京
城市级智慧养老平台落地,东软睿新集团教医养康旅战略再下一城
企业资讯
退役不褪色 奉献未来城——雄安新区优秀退役军人事迹
新京号
芜湖早餐会办理反馈来了!(第一百三十六场)
新京号
北京市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