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动态 | 精彩回顾!电视学院师生深度参与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4-11-20 10:09
进入中传新闻传播学部阅读更多内容

 

2024年10月11日至19日

 

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

 

暨第十届中欧青年电影节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成功举办

 

在中欧文化友好交流的现场

 

少不了TVSer的作品与身影

 

来和学部君一起回顾一下吧~

 

 

本届电影节由中国-欧盟电影节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活动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CGTN、中国新闻网、凤凰秀、欧洲时报、今日中国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 本届电影节宣传海报

 

组委会位于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从中国和欧盟27个国家中征集优秀的青年和少年原创影像作品,进行评选、展示和颁奖,获奖作品分别在中国和欧洲进行展映和交流。

 

 

▲ 本届电影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成功举办

 

自2015年创办以来,中国-欧盟电影节已成功在比利时举办五届,展映了数十部中国电影,从历史史诗到现代都市剧情,从动画佳作到纪实作品,中国-欧盟电影节不仅向欧洲观众展示了代表性的中国影视作品和影视业发展情况,也提供了一次深入感知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机会。

 

 

▲ 电影节现场物料

 

本届电影节包括中国电影展、“Meet China”特别单元、青年短片展映交流等活动,不仅呈现了精彩的电影和多样视听作品,更彰显了中欧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与艺术创新的力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被影片中的故事所打动,银幕上的情感紧密相连。每一场放映、每一次讨论与交流,都见证了中欧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汇聚各界嘉宾 共贺电影节开幕

 

10月11日,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于比利时布鲁塞尔Cinéma Aventure影院盛大开幕,吸引了欧洲文化界、电影界精英和众多热情影迷前来,众人齐聚一堂,探寻中国文化奥秘。本届电影节精心选出六部代表性影片展映,包括《雪豹》《封神》《人海同游》《落凡尘》《饭戏攻心》和《脐带》。

 

 

▲ 展映的六部代表性影片

 

影片主题丰富,涵盖社会发展变迁、人与自然、家庭关系和传统神话故事等内容。借助这些精彩作品,欧洲观众可全方位领略中国电影的多元风格和独特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化底蕴,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变化。

 

"Meet China" 特别单元 双城联动

 

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的一大亮点是“Meet China”特别单元,它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法国巴黎同时开启。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影像作品,让该单元为欧洲观众呈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现代都市风貌,为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

 

 

▲ "Meet China" 特别单元海报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高玮、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副院长伊莎贝尔・圣保罗、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以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翻译与口译系中文科主任赵铮一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语言、传播与翻译学院的几十名同学来到展映现场。

 

 

▲ 高玮参赞(右一)龚毅主任和胡芳老师在展映现场

 

同时,电视学院的五名同学,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陈沫含、吴卓然、汪佳镕、来晨曦以及2023级广播电视高涵全程参与到本次的展映志愿者工作。五位同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下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前往比利时进行为期一年的公派留学。在本次志愿活动中,他们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热情,在活动现场积极引导观众、协助影片展映相关事宜、参与文化交流讨论的组织工作等,为促进中欧文化交流、推动电影节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影响力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让欧洲观众更好地领略中国电影文化魅力,进一步加深中欧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志愿工作结束后,五位同学与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翻译与口译系中文科主任赵铮一等老师热情合影。赵铮一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1983级电编校友,同学们见到优秀校友,倍受鼓舞。

 

 

▲五名志愿者与各位老师的合影

 

现场放映了《乘火车看中国-开放之路》《China Travel的数字奇遇》《生活在中国:奥利弗·格朗让》。这些影片不仅为欧洲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中欧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放映结束后的对话环节中,比利时著名艺术史学家、画家以及博物馆策展人安东尼奥·纳尔多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语言、传播与翻译学院的教师兼翻译学研究所主任斯特凡·普拉蒙、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赵晓琳出席并展开讨论。他们就当代中国纪录影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促进中欧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 五名志愿者与斯特凡·普拉蒙老师及其学生的合影

 

当地时间10月13日,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Meet China”特别单元巴黎专场活动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

 

 

▲当地时间10月13日,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Meet China”特别单元巴黎专场活动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图源:中新网记者 李洋)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处王健公参、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在现场致辞。

 

钟诚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过去60年中法两国在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欧盟电影节作为中欧文化交流的纽带,为促进中国与欧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钟诚还表示,影像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将不同民族的情感、梦想和故事生动地呈现给世界。今天的“Meet China”特别单元通过精选影像作品向法国观众展示多元且充满活力的中国,让大家感受中国脉动、深入了解中国,中法两国有着共同文化追求与价值观,借助影像可更好理解彼此、开拓合作可能,并由衷期待未来举办更多此类文化交流活动。

 

 

▲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发表致辞

 

胡芳代表联合主办方中国传媒大学致辞。她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培养优秀传媒人才,习近平主席专门回信祝贺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胡芳老师表示,中国-欧盟电影节是双边支持的国际电影节,致力于发掘和支持中欧优秀原创影像作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发表致辞

 

今年电影节组委会设“Meet China”特别单元,通过一系列影像作品展现中国,其中《生活在中国》记录法国电视明星奥利弗在中国18年的生活工作体验和中国情缘,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这些作品成为中法文化和友谊的桥梁。

 

 

 

▲《生活在中国》记录法国电视明星奥利弗在中国18年的生活工作体验和中国情缘

 

影片观摩结束后,王健公参对影片内容高度认可,并发表讲话。他重申了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明年“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表示非常高兴能在此时举办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并对主办的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集团表示感谢,对参展、获奖片子及其制片人、主创等表示祝贺。这些影片从各角度生动介绍中国,有的从外国人视角出发。他强调,中国和法国都是文化大国,是中西文明代表,中法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共同语言。近年世界形势和两国发展变化,尤其是疫情影响下两国民间交流、人民友好互信和相互了解有新情况。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处王健公参致辞

 

“百闻不如一见”,王健公参希望法国各界尤其是年轻人能到中国走走看看,了解开放、包容、古老又现代且正在发展变化、愿与各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沟通和交流。

 

巴黎展映精选的影片涵盖了从自然美景到城市节奏的各个方面,为法国观众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活动中放映了《乘着火车看中国-开放之路》《China Travel的数字奇遇》《生活在中国:奥利弗·格朗让》《咱们新疆好地方-天马行空-伊犁天马》《行走中国-大象迁徙》《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蒙古马》等多部影视作品。

 

 

▲活动中播放展映作品 (图源:中新网记者 李洋)

 

法国弗莱尔媒体集团的制片主任雨果·托斯坦与纪录片导演卡里姆·胡法伊德就当代中国影像如何借助国际视角来传递文化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来自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活动气氛活跃。

 

 

雨果·托斯坦与卡里姆·胡法伊德现场探讨

 

 

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师生在现场认真观影

 

 

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的师生们积极参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发挥语言特长 助力中欧文化交流

 

在本届中国-欧盟电影节“Meet China”特别单元放映的影片中,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众多同学积极参与其中,为展映影片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

 

▲ 《行走中国-大象迁徙》《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蒙古马》在“Meet China”特别单元参展

 

他们承担了参展影片法语译制及后期合成工作,从语言到画面、音频,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保障影片的高质量呈现。这些努力让影片能够在 “Meet China” 特别单元获得精彩展映,为中欧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桥梁。

 

 

▲ 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同学参与《行走中国-大象迁徙》出镜译制工作

 

《咱们新疆好地方》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共同制作的多语种短视频,受到了放映现场各国观众的广泛好评。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多名同学运用小语种特长,结合视听作品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和多语种译制的创作技巧,制作了包括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共11种语言版本的《咱们新疆好地方》系列短视频将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带给全世界的观众。

 

 

▲《咱们新疆好地方-天马行空-伊犁天马》在“Meet China”特别单元参展

 

除中欧国际电影节等国际交流活动外,《咱们新疆好地方》系列短视频还将在我国主流媒体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海外主流媒体、驻外使领馆媒体资源平台播出/上线,并在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及城市公共空间、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的大屏幕进行滚动播出,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大屏与小屏联动”的国际传播矩阵。

 

 

▲2023级国际新闻硕士班同学参与《咱们新疆好地方》多语言译制工作

 

热忱参与志愿 推动中欧文明交流

 

以文化艺术跨越国界

 

以影像之力沟通东西

 

来看看参与电影节的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陈沫含

 

2023级国际新闻学 

 

作为中欧电影节的志愿者,参与放映工作让我收获颇丰。影像跨越了语言和文化障碍,“Meet China”特别单元的影片就像一扇窗,让法国观众看到多元蓬勃的中国,感受其脉动,了解其文化、发展与梦想。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的意义。中法有共同的文化追求,通过影像能加深彼此理解,挖掘合作机遇。看到《生活在中国》等作品成为中法文化桥梁,增进认知和友谊,我无比自豪。期待更多这样的活动,创造更多文化共鸣。

 

 

来晨曦

 

2023级国际新闻学 

 

中欧电影节开幕式上播放的一系列纪实短片从有趣的视角讲述了中欧之间的情缘,电影节展映的影片类型非常丰富,给当地的观众带来了来自中国的视觉听觉享受,大家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文化交流形式。

 

 

汪佳镕

 

2023级国际新闻学 

 

“MEET CHINA”特别单元上播放的系列短片,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情缘娓娓道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时尚与活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海外观众仿佛一同穿越时空,亲历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社会变迁,并在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感受到了中欧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吴卓然

 

2023级国际新闻学 

 

在展映现场,年轻的外国观众与主办方积极讨论展映影片所呈现的中国生活,慕名前来的当地观众拿着摄像机记录下展映活动的画面,学习汉语的比利时学生在展映后和我们交谈......我直观地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于国外受众的吸引力。我在与当地观众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眼中的中国不仅仅有着与自己所处文化截然不同美食、风光,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生命力的国家。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的观众,让他们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接触我们所熟知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滕蕊贝

 

2023级国际新闻学 

 

在为《咱们新疆好地方》系列视频进行中译法和法语配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翻译和配音的过程,不仅仅是在传达文字的意义,更是在传递着新疆的美丽、多元与发展。每一次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都是对于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的挑战与提升,而配音则是将文字赋予声音,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新疆的独特魅力。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地传达信息,还需要注入情感和生动性,让观众真正地沉浸其中。参与《咱们新疆好地方》项目,我不仅提高了自身语言能力,加深了对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解和热爱,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宝贵体验。

 

 

高涵

 

2023级广播电视

 

展映结束与欧洲学生交流时,他们分别提到,中国历史的具象再现、轻松有趣的智慧城市云参观,以及“老法”奥利弗的松弛风生活记录让他们记忆犹新,对这个始终有所耳闻又倍感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了新的认识。在他乡见证Meet China的落地,让我直观感受到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全面理解双方文化的前提下,用共通的视角展现中国魅力,这也正是我将在未来一年中持续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 同学们的志愿者证书

 

中欧电影节是文化桥梁,增进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是友谊使者,有力地促进中欧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是专业视角,为活动提供了高水准的专业支撑;是有学生聚焦,吸引了对中国研究和电影制作感兴趣的学生群体,为中欧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生力量。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同学也在电影节中全方位参与,从前期译制到后期放映,以己之力推动国际传播。

 

在未来,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同学将更加充分利用专业创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充分锤炼自己的国际传播本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把握当下的机遇,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实现与世界的有效连接与沟通。同时,努力发挥青年人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答好国际传播时代之题。

 

在本届中国-欧盟电影节中

 

同学们热情参与,积极行动

 

助力中欧文化交流

 

 

未来,学部君期待同学们继续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用扎实的专业本领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供  稿/陈沫含

 

编  辑/刘湘琪   杨子烨

 

校  对/李婷萱   刘雪茹   

 

主  编/韩   飞   董华茜

 

监  制/丰   瑞

来源: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动态 | 承上启下,立德树人!他们这样深耕青年成长之路
新京号
国际传播 | 中传师生赴美参加国际广播电视学会2025年会
新京号
雁栖湖畔星河垂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启幕
新京号
贵州文旅高质量供给厚积薄发
新京号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 第十五届北影节将同步启动北京电影生活节
新京号
专家解读《哪吒2》背后的“北京力量”:京企深度参与、全力托举
北京
挑花眼?北大新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推荐
新京号
动态 | 电影节、水下摄影、英文出镜报道…这些海外项目如此精彩!
新京号
动态|从海南,向世界!中传电视学院师生助力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顺利举办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2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战争与和平》经典重现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