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福建土楼:聚族而居的“家族小王国”
文明杂志
2024-11-15 09:38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福建土楼主要是指利用生土材料夯筑而成,呈围合封闭形态,集聚居和防卫功能为一体的一种乡土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闽西南及附近地区,现存约三千余座。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土楼有方形和圆形土楼。方形中又有殿堂式、府第式(五凤楼)等不同,还有多边形土楼。外侧一般为仅有一个入口和高层窗户朝外的高墙;内侧是以穿斗式为主的木构架,分为多层居屋;内部单环或为外高内低的多环,中央为公共建筑设施;整体内部上下楼层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类。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和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

 

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占地2826平方米,有9个可架设武器的瞭望台,设顶层防火水槽的大门、底层秘密通道和楼内暗梯等,防御设施最齐全。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中的承启楼不仅年代久远,而且环数多达4环,占地5376.17平方米,规模最大。全楼按《易经》八卦布局,十分讲究。

 

南靖县的河坑土楼群,至2005年仍住有291户共1196人。现存方形土楼7座,圆形土楼6座,还有五角形的南薰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是1方、3圆、1椭圆形等5座土楼组合,建造年代从元末明初至20世纪60年代,跨越600多年。

 

华安县土楼群含3座土楼。其中的南阳楼与东阳楼代表天圆地方。居中的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少有地由西向的正门和南、北两个边门出入。其内部结构以单元式为基础,楼内共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幅,还有《纽约晚报》、西洋钟与美女画像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土楼群体现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团结合作;凝聚和传承着以耕读、孝悌、忠义为核心的文脉与传统;记载和见证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对特殊环境的特殊应对,以及高超的生土建筑技术水平,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及景观审美价值。

 

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2届会议上,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5.11-12月刊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辽金元:饮茶版图继续扩大
新京号
浮游生物之美
新京号
从这里,重新认识贵州!
新京号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中国人的家风》:被当作教化象征的孔家,有着怎样的家风?
文化
德宏州州长卫岗:欢迎来德宏感受不一样的自然之美与民族风情
时事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广东潮汕,为何是中国民俗保留最好地区?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