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面向蓝海,东营驱动工业“向绿向新向智”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王慧斐
2024-11-12 00:02

东营,黄河入海口的著名工业城市,如今正在调转船头,驶入一条新型工业航道。


东营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20年起,东营规上工业营收每年跨越一个台阶,在全省排名每年前进一个位次。2023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万亿元。


东营的经济基石是传统工业。今年前三季度,东营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医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12.6%、60.7%、42.7%。


然而,东营市居安思危,在继续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正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驶入面向未来的新蓝海。


营城市风貌。 杨斌 摄


向绿

技改重塑传统企业


位于东营的华泰集团,是一家以造纸、化工为主导的中国500强企业,连续多年名列中国造纸企业前三。在雄厚的产业实力基础上,华泰集团也发展出领先行业的科研实力,建成行业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获首届省长质量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然而,造纸与化工是污染性较高的传统制造业。在实施“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的时代,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要求。


华泰集团建成年产18万吨轻质胶版纸生产线节水节能项目,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新闻纸改产高端文化纸项目。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水72万立方米、节能9942吨标煤,华泰集团也具备了全球最大的高端文化纸单机生产能力,有效减少我国对进口轻质胶版纸的依赖。


该项目采用流浆箱、施胶机、透平机、磨浆机等国际领先工艺、设备,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建成5G造纸工业云平台,构建起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这是华泰集团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的生动实践,也是东营市推动传统企业技改的成功案例。


技改重塑了华泰集团,获得了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在整个东营市,传统企业技改已经全面铺开。


东营市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接续出台“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东营市拿出真金白银,连续5年安排3亿元奖补资金,加快升级石化、橡胶轮胎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CCUS、氢能等未来产业,推动东营产业优势更加显著,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东营港海科港务智慧码头。 陈仕钊 摄


向新

新兴产业加快壮大


东营市“大块头企业”很多,有13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企业500强,较2023年增加2家,入围数量连续两年居山东省首位。


目前,东营已培育形成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传统产业依然是东营工业的基石。面向未来,东营市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期“十年塑成优势”。


东营的石油和可再生能源禀赋都十分卓越。东营正在多路径突破新能源产业,突破风电装备、锂电、氢能、光伏装备等4条产业链,全球最大功率20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等重大装备已成功下线。


新材料产业是东营着力打造的重点新兴产业。近年来,东营新材料产业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功能陶瓷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规模化布局医养健康产业是另一个破局关键。东营市有良好的康养基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占比97.8%;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99.99%,两定机构覆盖率达100%,4家二级定点医疗和5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移动支付。东营正加快建设新发药业全品类维生素生产基地、凤凰制药生物医药基地等9个重点项目,东营的新发药业成为全球最大的D-泛酸钙生产企业。


向智

新质生产力推动变革


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油气领域规模最大的民营软件开发服务商,是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起步于油气领域软件开发的胜软科技,近年来拓展出一片更为宽广的数字化蓝海。胜软科技打造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帆,平台业务已覆盖12个行业9大领域、提供3000多个工业APP及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为上万家企业带来工业互联网的“数字红利”。云帆就像是工业版的电商平台,各类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供需信息,达成合作,弥合信息差。


在人工智能时代,工业互联网的想象力无远弗届。通过海量的油气专业语料进行训练,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胜软科技基于云帆平台打造了国内首个垂直于油气开采行业的“识油大模型”,已在中石油某油田、国家管网集团等多个重要领域成功落地,提升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决策效率与准确性,还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东营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培育库,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级分类对标培优,打造国家级“双跨”平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3个、省级重点平台11个。


“云帆”之外,近年来东营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平台方面有诸多突破性之举。海克斯康在东营建成国内第3家赋智中心,黄河三角洲“数智碳谷”全方位开展数字化“碳”服务,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


数说东营


1.01万亿元

自2020年起,东营规上工业营收每年跨越一个台阶,在全省排名每年前进一个位次。2020年为第6位,2021年升至第5位,2022年再升至第4位。2023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8位、北方城市第8位、全省第3位。


记者:吴为

编辑:白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城市进化论

相关推荐
“能得上天”的大男孩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新京号
首次集体亮相,是这些单位——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东营市技师学院2025年办学情况及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雷军立下“超越SU7”军令状,小米YU7如何在竞争中创造奇迹
科技
奶酪消费迎来复苏迹象,市场加速“国产替代”
消费
石家庄赞皇:太行热土澎湃县域新动能
新京号
小城看中国⑤ | 石家庄赞皇:太行热土澎湃县域新动能
时事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唐山丨这里为何能引来京津创新活水
新京号
聚焦2025年廊坊经洽会丨“三维”发力,描绘河北物流新图景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