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中风识别行动建设方案发布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2024-11-09 19:07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致死致残率高的一类疾病。11月9日,中风识别行动建设方案发布,就如何开展有组织的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卒中知晓率和识别能力等给出方案。

 

11月9日-10日,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4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专项任务——中风识别行动建设方案。该行动联合医疗、教育、工会、残联、民政等多部门,重点开展高血压、卒中等慢性病健康知识普及和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780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告诉记者,发生脑卒中后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有1/3可以不留任何后遗症,然而,目前大众对于脑卒中的防范意识较弱、知识缺乏,卒中的早期症状亦不明显,导致卒中治疗延误、致残率高。脑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极高的第一大疾病。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进程,重视卒中防治刻不容缓,希望通过该行动提高大众识别卒中的能力,降低卒中致死致残。

 

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依托该行动,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从全国遴选出38个区县地区进行“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建设。

 

“通过试点,我们优化完善了建设方案,强调工作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发现一批简单易行但是成效可观的新模式,比如‘小手拉大手’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对在校学生开展科普宣传,由中小学生将卒中预防、识别的知识带回家,督促家人戒烟戒酒、进行锻炼,家人之间互相提醒,及早发现,减少延误。”吉训明说。

 

据介绍,该行动由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发布建设方案在全国持续推广。行动以“推动健康知识普及、精准识别、高效转运、科学救治、积极康复”等为主要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民众的高血压、卒中等疾病知晓率,畅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渠道,在全国构建更为切实有效的基层卒中防控网络。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致敬“白衣战士”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时事
地震预报难在哪?韧性城市怎么建?专家谈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时事
中央财办: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领导形成许多新做法新经验新特点
时事
北京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 普惠金融“贷”动小微企业驶入高速路
财经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22位 是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时事
夏日露营掀起房车热潮:企业抢滩市场 停车难、营地少仍是瓶颈
汽车
避免核酸“假阳性”,检测机构需压实“前哨”责任|新京报快评
观点
对话基金经理|广发霍华明:基建处政策红利期,县城打开新空间
财经
中国品牌 十年筑基|法律法规保驾品牌崛起壮大
商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