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挖掘新就业增长点 开辟就业新空间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4-11-08 09:56
新兴产业发展和崛起,正在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为求职者打开新空间。

2025届毕业生迎来秋招“黄金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提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等24条举措,其中“就业新空间”“新职业”“新就业增长点”成为提及的高频词。


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模型资源工程师、直播运营……越来越多充满科技范儿和新鲜感的岗位名称出现在当下的招聘会和招聘平台上,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职业身份。新兴产业发展和崛起,正在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为求职者打开新空间。


新职业成为破解就业问题的“钥匙”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新的就业增长点在哪?如何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上述《意见》中对此作出了详细部署。《意见》提出,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积极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和就业增长协同增效。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


10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也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他提到,要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更多知识技能型岗位。创新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中国现在老龄化程度逐年递增,要充分释放出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


《意见》中还提到,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在今年7月底人社部公布的19个新职业中,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数字职业。2019年至今,我国已陆续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同时,也成为破解就业问题的一把“钥匙”。


企业的人才需求呈现新趋势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剧变。据媒体报道,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对2019年至今分六批发布的93个新职业进行汇总及数据分析,2019年新设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人员”,2020年新设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以及2021年新设的“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职业。


“网络主播”也在今年成为官方认可的国家新职业。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线上销售形成了新的爆发点,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业产品进行多平台营销推广的人员,逐步形成了壮大的互联网营销师队伍,这一职业方向就包括了选品员、视频的创推员、直播销售员、平台管理员等。


“人工智能训练师”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催生的新职业。记者了解到,2020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就正式成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近期,这一职业出现在《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中。


近年随着AI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广泛应用,特别是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并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高质量训练数据的需求显著增加,人工智能训练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标注和加工原始数据、分析提炼专业领域特征、训练和评测人工智能产品、调整优化参数配置等……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持续攀升。


高校主动求变,专业建设大幅调整


企业的人才需求上呈现的新趋势,直接投射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上。


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并规定“对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近年来高校已经瞄准学科建设,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日前,多所高校公布了裁撤或增设专业的通知。例如,四川大学拟在2024年撤销31个专业;西北大学拟撤销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广告学等7个本科专业,同时计划申请人工智能等4个新专业。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4种本科专业,包括中国古典学、咖啡科学与工程、马术运动与管理等专业等,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交叉融合,新增了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全生涯、体系化地助力大学生求职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除了着眼于宏观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解决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应着眼于全生涯、体系化地探寻职业发展之道。


如何以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水平提升为核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适应新形势下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赋能大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不少企业也通过将职业发展服务引入高校、推出AI就业服务等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之路走得更顺畅。


例如,高顿集团持续关注大学生的长期规划需求与短期能力焦虑,积极协同校企资源共建年轻人的成长服务生态。在学习与成长规划方面,基于18年沉淀的学习库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规划指导和个性化的学习发展路径;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方面,高顿持续联动校企,提供全流程的职业发展服务,帮助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软硬技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了解到,高顿集团为助力高校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近年来持续联动知名企业和知名院校,开展空中宣讲会、校园宣讲会、联合招聘会、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咖进课堂、OpenDay以及围绕企业的游学研学访学,官方实训、参访见习、大型商赛等多样化活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员搭建起与业界精英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同样关注就业的教育公司高途则为希望进入央企、国企的求职者从选岗、职业规划、网申、笔试、面试等全流程提供专业规划服务,并推出了专为央国企考试设计的高效辅助工具,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将学生的专业、地域、岗位做精准的匹配,结合学生的个人就业诉求进行合理的推送,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就业信息获取的障碍,打破信息差,提升找到更匹配的工作机会。


中公教育近期也宣布转型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为就业群体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旗下子品牌“中公AI就业”亮相,致力于通过创新型的“一站式AI就业服务”模式,为学员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人生向前

相关推荐
李强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会谈
第一看点
全职妈妈结业后优先推荐至零工岗位,龙潭街道公益培训开班
北京
【金豆新闻】在家门口谈“薪”事!就业新引擎就在——
新京号
市国资委举办市管企业2026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
财经
“泉心同行”志愿服务品牌发布——
新京号
【金豆新闻】在“小惠驿站”,签收这份节日的牵挂!
新京号
北京社区文化服务平台启动,征集首批书香驿站示范点建设项目
教育
北京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深挖夜间经济开发实用型岗位
北京
党建赋能 暖“新”聚心:豆各庄地区“丰享港湾”驿站全新亮相
北京
时隔9个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如何影响全球资产?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