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工程首次发现野生红鳍鳈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磊
2024-11-07 19:57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 通讯员龚晨)近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在对调节池工程进行水生态状况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条全身偏红色的鱼类,经鉴定是红鳍鳈,初步判断是在天然水域中自然生长,这也是该调节池工程首次发现野生红鳍鳈。

 

红鳍鳈为中国北方的原生鱼,俗称红脸鱼,被美誉为“自然中的珍稀精灵”。它以水中生物为食物,对生存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苛刻,一般在偏中性的软水中生存,主要生活在山间溪流、河流湖泊之中。在过去,由于工业污染等多种原因,红鳍鳈几乎绝迹。


红鳍鳈。团城湖管理处供图

 

团城湖调节池工程紧邻颐和园和三山五园风景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总库容162万立方米,团城湖调节池水面为33万平方米,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有着调蓄、分水、应急供水等多项功能。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团城湖调节池中发现红鳍鳈,说明调节池内水质良好,周边的水生植物丰富。”团城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团城湖管理处为更好地服务北京生态城市建设,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持续开展绿色科学维护,努力打造和谐生态。通过优化生态群落,丰富节水植物;通过绿色防控,引入害虫天敌“以虫治虫”,不仅对害虫防治起到了良好实效,也极大地丰富了水源地周边物种的多样性。截至目前,生态链已经逐渐形成了自我调控能力。

 

随着团城湖管理处对生态环境的努力构建,除红鳍鳈外,还吸引了包含马口鱼、花骨鱼、沙塘鳢等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十余种鱼类。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关注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

相关推荐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清清长江水,10年润燕赵…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生态变得越来越好了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