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3项成果亮相世界卒中大会,溶栓治疗实现“多药选择”
2024-10-29 19:42
订阅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第16届世界卒中大会10月23日至26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大会上发布3项研究成果,证实两种国产新药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
在一项名为TASTE-2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内取栓治疗前,应用中国原研创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来保护脑细胞,可显著提升患病90天时神经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
“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有一个关键靶点叫做‘缺血半暗带’,也就是缺血但还没有完全梗死的脑组织。溶栓、取栓等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半暗带的供血,而脑细胞保护治疗则是为了‘锁定’半暗带,让它不再恶化。”王拥军说,这项国际上第一个把再灌注治疗和脑细胞保护成功绑定在一起的试验,有望减少因卒中致残的人数。
而在另两个针对我国本土公司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自主研发的新型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研究中,研究团队证实,在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4.5小时内使用这种药物,与传统溶栓药物阿替普酶一样有效,而且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更好。
“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相比,价格更便宜,使用更便捷。”王拥军说,这意味着包括阿替普酶在内,现在有4种溶栓药可供选择,其中3种是价格更低、使用更方便的国产药物,“溶栓治疗进入一个新的‘多药选择’的时代。”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