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三部门发文: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应查明污染物具体种类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2024-10-21 14:47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通过条目化的证据清单,引导公安机关规范、高效取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审查重点和方向,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案质效。


《指引》明确,应重视收集审查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查明污染物的具体种类,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排放、倾倒或者处置行为,且符合《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明的“严重污染环境”“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同时强调,应注意判断环境污染与排放、倾倒、处置行为之间因果关系。


《指引》要求,办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还应收集、审查刑事责任能力相关证据,准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查明行为人犯罪动机、目的及预谋情况等。存在主观罪过方面辩解时,应当重视收集、审查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情况以及污染物种类、污染方式、资金流向等方面的证据,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分析判断。


要全面收集、审查证明污染环境犯罪嫌疑人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的证据,包括自首、共同犯罪地位作用、认罪认罚、修复生态环境等从宽情节的证据,以及前科劣迹等从重情节的证据,确保案件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上述三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生态环境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应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及相关材料。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时要加强串并、研判,注重深挖彻查,依法收集、固定、完善相关证据,依法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要全面客观审查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决定,进一步规范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审查工作。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旅行社非法组织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被罚!最高检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第一看点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聚焦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工作任务划重点
时事
最新发布!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来了
新京号
邯郸低龄未成年人杀人案判刑出于哪些考虑?专家解读
第一看点
药王谷“抗癌中心”调查:一种秘方治百癌,医馆部分人员无资质
时事
信用卡POS机套现耍花招:无需执照注册商户 包教伪装虚假交易
财经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 碳足迹核算国标实施|新京公益10月播报
公益
中共莆田市委重要决定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