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造卫星是为监视空间?国家航天局回应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2024-10-15 13:09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10月15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国积极支持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公平进入外空、利用外空。在没有经过合作方授权的情况下,中方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进行数据收集、扩大监视空间范围等行为。

 

发布会上,路透社记者提问时称,中国一直在为发展中国家建造卫星、卫星组装厂、望远镜等设备和基础设施。最近,美国官员称,这种项目对其他国家构成安全风险,原因是中国会从这些设备中获取数据来增强其监视空间的能力或者扩大监视范围。

 

“我想首先澄清的是,在没有经过合作方授权的情况下,中方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去从事您刚才所说的美国官员所说的那些行为。”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现场回应。

 

杨小宇表示,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合作过,也跟发达国家合作过,中国和巴西的资源卫星合作是南南合作的一个典范,与法国的海洋星合作也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他强调,从合作伊始,双方就以协议的方式,在双边文件中明确规定双方是否实施数据共享,也按照合作协议开展约定的数据共享。实际上,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国际气象组织等渠道,中国向合作伙伴开放共享这些数据。对于没有约定的数据共享,中国会严格遵守协议或者合同。

 

对于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太空项目资金和技术援助的目的,杨小宇表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很多,对此,中国感同身受。空间技术对于克服这些生存和发展困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共同事业。”杨小宇表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支持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公平进入外空、利用外空的权利,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跟全球合作伙伴广泛开展航天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航天技术及其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应用能力,助力他们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一周碳要闻:“对等关税”下的中国新能源(碳报第142期)
财经
两会院士说|王赤:建议推进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建设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事关就业、楼市、养老等,这场民生主题记者会干货满满
时事
竞技“空天”,逐梦星河!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成势
新京号
请回答2024!烟台向上的最大底气
新京号
安师大校友作为首席科学家,出席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
新京号
从东方红一号到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中国人如何实现宇宙梦想?
时事
看!“未来影像”,在雄安上演…
新京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新京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