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科技赋能土特产,南苑旱稻话丰收
新京报 编辑 张树婧
2024-10-12 09:18

新京报讯 据“丰台三农”微信公众号消息,金秋送爽,南苑稻谷“丰”景正好。10月10日,2024年丰台区优质粳稻测产验收工作在南苑街道小镇农场拉开序幕,本次测产邀请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丰台区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小镇农场今年种植粳稻地块开展测产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丰台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亲临现场指导,南苑街道主要领导一同参加,与基层干部和农民共赏金穗沸腾,品稻纯香,享丰收喜悦,话丰收心得。



历经近5个月的精耕细作,金秋十月,种植在小镇农场的“天隆优619号”优质粳稻,迎来了丰收“第一镰”,该地块于今年5月19日采用旱直播的方式种植粳稻面积50余亩,测产验收现场,金色的稻穗沉甸甸,收割机机声隆隆。测产专家严格按照测产工作要求,选地、测量、收割、称重、去杂质、测水分,最终测定亩产395.63公斤。


南苑历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南苑稻是南苑的土特产,几十年来一直享有盛誉,在本地的种植约有近百年历史。清末民初,当地农民从京西玉泉山引进水稻品种,开始在该村一带种植,以后逐渐在附近村庄引种。南苑稻因全用清水浇灌,而具有粒大、粘性大、光泽好的特点,享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很受人们欢迎。


南苑稻等一批因水资源和气候变化不再种植的北京稻米品牌,通过科技赋能,以轻简高效的栽培种植方式重启种植。同时,创新优质粳稻旱直播技术,旱稻生长期正值汛期进行补水,稻谷本身抗涝能力强,能有效抵抗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采用旱直播方式种植粳稻,加上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方式,节水、节肥和节省管理成本,打破了传统稻米“水作”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在北方地区推广。


此次粳稻旱直播种植在南苑地区取得成功,对丰台区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丰台将持续推广粳稻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树立“南苑稻”品牌,构建“优质种源、标准化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优质大米全产业链闭环模式,打造丰台区特色作物品牌,推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编辑 张树婧

相关推荐
北京喊你当主角!快来PK“北京范儿”——
新京号
“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诚邀全民共谱京城新韵
北京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第一看点
看雄安,焕发城市新活力!
新京号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节后首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向全省发出动员令
政事儿
微观北京丨一枚鸡蛋的跨国突破
北京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热血青春,致敬军魂
娱乐
仙游:农文旅三位一体 赋能乡村振兴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