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归来的第一个工作日(10月8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寒露”。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北京深秋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寒露节气的物候现象、习俗以及那些养生诀窍。
寒露•三候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日带寒意,故名“寒露”。正如俗语所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寒露以后,南方秋意渐浓,北方即将入冬,雨季结束,白霜初现。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
图/IC
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迟行的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陆续往南迁徙,寻找越冬之地。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图/IC
雀鸟,感阳而出;蚌蛤,入水为阴。寒露天冷,黄雀隐没避寒,换之海中蚌蛤突然增多。其贝壳与雀鸟的颜色花纹相似,故而古人认为雀化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图/IC
寒露渐近尾声,深秋百花皆感阴气而凋零,唯黄菊独盛开,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寒露•习俗
登高、赏红叶、吃花糕......寒露习俗知多少?一起来看↓↓↓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赏红叶
图/香山公园微信公众号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金秋的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吃黑芝麻
寒露时节“吃黑芝麻”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古时候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俗话说:“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秋燥症状。老话讲“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芝麻具有润肠燥,排毒的功能。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母蟹
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温度降低、气候干燥,许多人会相继出现怕冷、皮肤干裂、口鼻干燥等“凉燥”症状。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呢?寒露养生有何诀窍?一起了解!
起居•按时作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指的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伤人体的正气,同时也应该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津。所以,在寒露之后,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
着装•注意下肢保暖
图/IC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早晚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喜欢穿裙子的女生们要护好膝关节,以免诱发关节炎。此外,肩膀和颈部后方的大椎穴亦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也要注意保护。大家可养成每日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不但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缓解疲劳,有助于睡眠。
饮食•多甘平少辛辣
寒露前后宜食味甘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防止因过食辛辣损伤人体阴精。同时,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寒露前后容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具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功效的果品。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
情志•积极乐观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由盛转衰,不免让人触景生情,勾起人们心底忧郁的心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凄凉垂暮之感更胜,此时情绪调养十分重要,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宁平静的心情,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
运动•不宜太早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
保健•祛邪防病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对于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则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养,切忌冷硬食物伤胃。
资料来源: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普中国、文化西城、西安市教育局、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养生中国公众号等
编辑 艾峥 设计 张瑶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