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打破过往司法实践,最高法:未成年子女侵权离异夫妻将共同担责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2024-09-26 13:23

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发布,明确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离异夫妻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自2024年9月27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侵权的监护人责任


《解释》明确,被监护人侵权,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而非补充责任,不以被监护人本人有财产来认定被监护人担责。


“在非近亲属担任监护人且被监护人本人有财产的情况下,完全由监护人担责可能导致非近亲属不愿担任监护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介绍,从公平角度考量,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解释》明确,此类情况人民法院在判令监护人担责的同时,应当在判决中明确“赔偿费用可以先从被监护人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支付”。


同时,为保证被监护人健康成长,《解释》对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作出限定,规定“应当保留被监护人所必需的生活费和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费用”。


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离异夫妻责任


审判实践中,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离异夫妻一方往往以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自己不承担责任或者少承担责任。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指出,以前,司法实践依照“与子女共同生活”标准来判定离异夫妻的责任,会导致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疏于履行监护职责。


依照民法典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据此,《解释》明确,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离异夫妻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一方以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不承担或者少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考虑到夫妻离异后财产进行了分割,双方对抚养子女一般会作出约定,《解释》规定了离异夫妻对外承担责任后的内部求偿规则。”该负责人介绍。


《解释》明确,离异夫妻之间的责任份额,可以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履行监护职责的约定和实际履行情况等确定。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一方向另一方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继父母责任


夫妻离异后再婚,再婚相对方与未成年人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依照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法典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指出,未成年人受继父母抚养教育成立了监护关系,但并不因此免除生父母的监护职责,对于未成年人侵权应如何协调生父母责任与继父母责任,实务中争议较大,处理纠纷时应进行“个案考量”和“利益平衡”,不宜一刀切。


因此,《解释》第9条仅针对未成年子女与继父母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情形作出规定,明确未与该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或者继母不承担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由该子女的生父母承担侵权责任。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最高法工作报告点名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拐卖儿童案怎么追偿?高空抛物如何定责?民法典司法解释来了
第一看点
孩子在校园受到人身损害谁担责?一线法官解读民法典最新司法解释
教育
三部门发布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涉罪背后多有家庭原因
时事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刑罚之外,矫治教育如何见效?
时事
最高法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
第一看点
最高法首次发布案例:初中生反击15名霸凌者被认定正当防卫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