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有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以“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举办。
研讨活动
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研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北京市各区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落地落实。
活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林建华作了有关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育一体化的专题讲座,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引领指导。
本次研讨活动呈现了在北京市教科院引领下,北京各区思政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中的实践成果,活动共推出8节同课异构研究课。课程以小初高跨学段衔接为抓手,以8位思政课教师同课异构形式,4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
小学组
主题为“少年有梦——在故事启蒙中感受信念力量”,包括:小学低年级的《我有一个梦想》,小学高年级的《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
初中组
主题为“忠心筑梦——在成长体验中筑牢家国梦想”,课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中组
主题为“勇于追梦——在落实素养中坚定使命担当”,课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个学段、8节课都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本次研讨活动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一是推进跨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落地落实。二是持续推进学校大思政课课程建设。三是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四是抓住时代特点立德树人。4个学段一体化备课,专家引领下共研教材,突出长链条育人特色。8节课既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使命担当的铸魂课。
本次研讨活动是在2022年9月之后,第二次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研讨活动,也是北京市推进大思政课基地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工程。
素材来源: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徐佳 唐晨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