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胡继高逝世
新京报
2024-09-17 14:07
一生致力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讣告:我国文物科技保护开拓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著名专家、研究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胡继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6日7时40分在京逝世,享年94岁。

据介绍,胡继高先生出生于1930年9月,江苏扬州人,早年求学于江苏省丹阳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参加工作。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考古人员训练班,1953年至1955年先后在华东文物工作队、江苏省博物馆工作。1956年至1962年赴波兰留学,获哥白尼大学文物保护专业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1973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胡继高先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生致力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他主持和参与了诸多重要文物保护项目,1978年,他主持的敦煌石窟壁画修复、高句丽墓葬壁画修复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等三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敦煌莫高窟龟裂起甲壁画的修复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揭裱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他主持的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战国竹席脱水加固、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木编钟脱水试验、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修复等50多个科研项目中,先后获得12项国内首创科技成果,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发表了《中国出土饱水漆器的保护》《银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竹简脱水试验报告》《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揭裱》等持续影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发展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胡继高先生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文物保护会议,积极与全球同行展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在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胡先生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提案,为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同时,作为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成员,胡继高先生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胡继高先生分别于1981年被评为国家文物局系统先进工作者,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被中央组织部登记为优秀科技专家,并自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继高先生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工作,善于发掘和培养年轻的文保人才。他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指导,曾多次受邀为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专业培训班、文物干部培训班及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授课,培训了大批文物科技保护的专业骨干,并协助安徽、河南等地方文物保护机构建立实验室。


胡先生为人谦逊,待人真诚,深受同事们的尊敬与爱戴。即便是在退休之后,胡先生仍然心系文物事业,积极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作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文物保护专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我国文物保护事业,他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胡继高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损失。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相关推荐
朋友谈《黄土高坡》词作家陈哲逝世:71岁仍为民族文化保护奔波
视频
胡塞武装使用高超音速导弹袭击以色列机场并命中目标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国家队”相继出手稳A股;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来了
时事
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地带扩大的军事行动将是“高强度”的
第一看点
美军再袭也门 美高官:胡塞武装主要领导被“除掉”
第一看点
胡塞武装:将采取“最高级别的升级行动”打击以色列
第一看点
为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力量——专访阜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允凯
新京号
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第一看点
中央地方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开门红”
财经
乐呵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