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测卒中、评抑郁、做手术,“机器人医生”还有多少技能?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2024-09-13 21:10

未来,在医院接待患者的“机器人医生”会越来越多。在2024年服贸会上,不少北京的医院展出了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它们有的融入了专业医生的知识经验,能在急诊辅助诊断脑卒中;有的能采集人类面部微表情,从中发现抑郁症的蛛丝马迹;有的走上手术台,成为看清人体脏器情况的“眼睛”。

 

急诊科的机器人助理

 

“请微笑一下”“请您跟随机械臂向左看”“请您描述屏幕上的句子”“请问我触碰您的手,两侧的感觉一样吗”在首钢园6号馆北京天坛医院展厅,一个正在“指手画脚”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有市民停在机器人面前,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这款名叫“NeuroDoc AI”的机器人专门用于卒中辅助诊断与治疗。

 

“它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急诊室,可作为医生的助理。”研发团队负责人、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介绍。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急诊医生在接诊卒中患者时需要进行一般性的问诊和查体,这些操作相对机械性,占去一定诊疗时间,由于每位医生的知识、经验等存在差异,在此阶段也可能出现判断误差。相比之下,机器人学习更快、不会疲劳,因此,研究团队尝试研发机器人急诊医生助理,帮助医生完成部分工作。

 

据介绍,该款机器人融合了高精度视觉感知系统、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等感知和交互技术,可以对患者面部的变化、语言和构音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刺激反馈等进行全方位评测,用于卒中严重程度评估的NIHSS量表全流程自动评分准确率达到95%,面瘫、肢体肌力评分一致性方面达到了资深专业医生的水平。

 

“未来,我们还将研发康复、护理等领域的机器人,辅助医务人员照顾患者。”王拥军说。

 

“客串”精神科医生的人工智能

 

评估抑郁症,AI也可以是专家。北京安定医院在服贸会上展出了一款基于微表情检测精神心理状态的AI测评系统“智心智愈”,该系统将顶尖专家诊疗的经验“AI化”,可对抑郁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对表情的评估很久以前就在测谎中有所应用,有一定的原理基础。现在由医生参与进来,比对患者的微表情与疾病状态,有点像建立一个对应的等式,AI对各类信号进行采集之后,3-5分钟即可输出检测结果。”北京安定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张晓东介绍,在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量表测评是金标准,但量表测评的主观性强,患者也可能提供非真实的答案,相比之下,表情能传达更加真实的状态,给医生的诊断提供另一个维度的参考。

 

该系统运用了计算机视觉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数据技术,以AU(面部动作单元 Facial Action Unit)的微表情检测为基础,融合目光朝向、面部朝向、语音、语义等多模态信号,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面部特征及语音特征等进行多模态融合分析并构建数理模型,用于抑郁症的快速筛查及严重程度评估。

 

该院还开发了国内首个医疗级抑郁症数字疗法产品“心灵岛屿Aurora”,通过11个不同地貌的故事场景、11个趣味互动的训练任务以及6个改善心情与认知的小工具,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我们发现抑郁症急性期患者,68%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很多患者出院的时候会觉得病治好了,但记忆力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认知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张晓东说,现在提倡治疗抑郁的同时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而类游戏的方式比药物治疗接受度更高,在家也可以进行。该产品目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有效性达到80%。

 

手术台上的机器人,为医生穿刺精准导航

 

双环形设计的外貌,能开展智能外科手术。服贸会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展出了该院研发的智能精准外科手术机器人。

 

工作人员介绍,现阶段,国内外手术机器人主要采用术前影像结合光学、电磁定位技术引导,搭配呼吸门控技术进行穿刺,由于术前影像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脏器实际状态难以保持完全一致,导致医生使用不准确的“地图”导航,穿刺偏差难以避免。

 

这款新型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在术中实时影像引导下穿刺,扫描所得术中实时影像是患者脏器的当前实际状态,能辅助医生规避可能出现的误差,引导医生快速精准穿刺到位,更好避免手术过程中血胸、气胸等并发症,也为患者消融治疗等手术安全性提供保障。

 

据统计,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100多万、肝癌发病人数近40万,肺癌、肝癌等癌症发病率高、患者人数多。该机器人支持开展穿刺活检、消融、栓塞、粒子植入等术式开展疾病治疗,为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在临床应用实践过程中,产品将面向更多专科,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支持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的前列腺癌等前列腺疾病,以及脑肿瘤、脑出血、癫痫等脑部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

 

该系统已通过国内首台套型式检验,完成动物试验,预计于2025年获得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心流之父”米哈里去世: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丨逝者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