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海洋精灵:多姿多彩的海蛞蝓
文明杂志
2024-09-12 09:27
进入文明杂志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林强

 

 

海蛞蝓那独特多样的外表、绚丽斑斓的身姿,为纯净的大海注入了一抹奇异的色彩。此外其奇特的繁殖和生存方式,还有我们尚未发掘的其他秘密,都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精灵般的小生物另眼相看。

 

多 彩 的 裸 鳃 类

 

“海蛞蝓”一词来自英语的“sea slug”,常用于指代多种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海洋腹足类又常被称为海蜗牛),特别是那些外壳已经退化或很不明显的种类。腹足动物即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动物,蜗牛、田螺等即属于此类。

 

顾名思义,裸鳃类具有裸露在背部的露鳃,这一特征使它们与其他海蛞蝓区别开来。

 

 

它们将家族性的外壳换成了更加轻便的武器:毒素和刺细胞。有些种类会自己制造毒素,但大多数裸鳃类是对食物进行再利用。

 

一些白天活动的裸鳃类会利用非常鲜艳的颜色组合来警告掠食者,另一些裸鳃类昼伏夜出,选择伪装的防御策略,颜色较为简单。有些体型较大的裸鳃类(长度和人的前臂相当)具有和海绵或其他底质颜色一样的色素,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裸鳃类无法看到自身的美,它们的小眼睛只能感知光线的亮暗。不过,裸鳃类的嗅觉和触觉十分灵敏,它们的头部长有嗅角,口部周围具有触手,化学信号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

 

裸鳃类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提供一些重要的医学应用。裸鳃类并不是简单地整合其他动物的毒素和刺细胞,有时它们还会对毒素化学结构的末端进行细微地修改,创造出全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许多都具有抗炎症的特性,而且还有更多的化合物和功能等待我们去发现。

 

 

蓝 龙 的 防 御 手 段

 

在面对海洋中一些以毒性强烈著称的物种时,裸鳃类也能施展出类似武侠小说中“吸星大法”的防御机制。其中,将这种手法运用得最令人称奇的或许非“蓝龙”莫属。“蓝龙”,即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个身形娇小却又十分华丽的物种,它们身上的露鳃如同星芒一样展开。

 

蓝龙有着非同寻常的技能——捕食僧帽水母。僧帽水母其实是由数以千计的克隆个体组成的管水母群落,它们凭借充满气体的浮囊,在海面上漂荡,浮囊下方悬挂着具有刺细胞的触手。通常情况下,蓝龙会腹面向上躺在海面上,慢慢靠近僧帽水母下方,摄食悬挂着的触手。通过吸收并浓缩僧帽水母的刺细胞,此刻,蓝龙变成了比僧帽水母更加危险的动物。

 

 

“大海蛞蝓”——海兔

 

海兔是海蛞蝓的重要成员。它们具有浑圆的身体,头部伸出两根长长的嗅角,如同兔子的耳朵。大部分海兔的体型很大,最大的物种是加州黑海兔,可以长到75厘米长,14千克重,这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腹足类物种。

 

与裸鳃类不同,海兔是植食动物,通常出现在长着海藻的浅水区。它们的体色也通常取决于摄食的海藻,吃红色海藻就呈现红色,吃绿色海藻就呈现绿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伪装。

 

 

能“光合作用”的海蛞蝓

 

有些裸鳃类放弃了食肉的习性,转而以啃食海藻为生。有趣的是,它们会窃取海藻的叶绿素并储存在皮肤中,从而呈现出可爱的亮绿色。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些裸鳃类是否真的能利用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在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海蛞蝓体内,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光合作用”。这种海蛞蝓的外形像极了一片菜叶。在有光条件下,绿叶海天牛能长达10个月时间不进食——它们的寿命只有一年左右。

 

 

如今,科学家正不断从海蛞蝓等海洋无脊椎生物中分离出有效的化学成分,帮助治疗心脏、骨骼和大脑等方面的疾病。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6.05月刊

来源:文明杂志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清明旅游热,美团旅行:贵州、云南县域文旅增速超七成
消费
210件珍贵化石与模型再现寒武纪澄江生物群独特魅力
北京
从这里,重新认识贵州!
新京号
一滴水中的声音:西班牙的童诗
文化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明年在温州举行
智库
前方超萌预警!Jellycat现身荣成啦!
新京号
抓住“天鹅季”的尾巴,共享“鹅”与你的威海!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3月17-2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赵氏孤儿》诉说命运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北京曲剧《龙须沟》呈现市井人家奋斗史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