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对健康衰老需求的渴望,使得衰老干预成为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兴赛道。
面对衰老干预这一新兴赛道,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投身其中,寻求行之有效的衰老干预策略。与此同时,原研药企也将注意力投向这一领域,探求衰老干预技术的产品化落地,赛诺根(Seragon)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跨国药企今年刚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衰老抑制剂瑞拓龄(Restorin),由其与国药的合资公司——国药赛诺根引进。
近期,赛诺根亚太区市场总监约瑟夫·奥利维拉博士接受采访。他坦言,重视创新是推动赛诺根在衰老干预领域取得突破的重要保障,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迅速,具备强大的创新潜能,赛诺根的未来发展与中国紧密相连。
做衰老干预领域的“领头羊”
作为一家原研药企,赛诺根曾以抗肿瘤药物研发闻名,近年来其加快在衰老干预领域的布局,推出的衰老抑制剂瑞拓龄自去年亮相第六届进博会后就备受关注,并在今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赛诺根管线中的第二款衰老干预候选药SRN-901在今年5月初步完成临床前动物试验,其公布的试验数据显示,SRN-901创下了目前口服衰老抑制剂的最高延寿幅度。
对此,奥利维拉博士表示,产品落地的背后是科研成果涌现带来的支撑作用,近年来以哈佛大学医学院、梅奥医学中心等为首的科研学术机构先后在衰老干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例如维持细胞能量代谢能力的线粒体自噬激活技术、维持器官健康状态的衰老细胞靶向清除(希诺裂)技术等。“赛诺根不但直接参与了衰老干预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还与哈佛大学、梅奥医学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获得两家科研机构在衰老抑制及自然寿命延长领域一系列核心专利及技术秘密的全球独家授权。”他说。
“当然,技术突破并不意味着有效产品的落地,两者之间还隔着巨大的鸿沟,并非某一家学术机构能够单独完成跨越,需要专业原研药企在技术整合、临床验证、产业协作等方面的成熟经验,这是赛诺根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据奥利维拉博士介绍,创新性药物的有效性与其各个成分的合成工艺、剂型设计、剂量调配以及递送吸收技术都紧密相关,而其中每一项都需要长期的技术攻关和反复验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新药研发有个‘双十定律’——即需要超过10年时间、10亿美元,才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他说道。
在奥利维拉博士看来,原研药企在研发过程中会积累大量非公开的专有技术和技术诀窍(know-how),这些关键技术一方面促成了赛诺根在推动衰老干预科研成果落地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竞争壁垒,使得原研产品无惧后续仿制产品可能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扩大全球产业合作“朋友圈”
赛诺根在衰老干预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早早在该领域的布局密切相关。2013年,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系列衰老干预研究成果横空出世,让赛诺根意识到衰老干预的未来大有可为。因此,除了大众熟知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外,赛诺根已提早布局,参与衰老干预技术的重要基础研究。
“赛诺根将衰老干预作为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已经超过8年。以衰老干预候选药SRN-901为例,从2018年开始立项,距今已有6年。” 奥利维拉博士表示,“正是这种先行意识,最终成就了当前赛诺根在衰老干预领域所取得的突破。”
事实上,除了在技术研究层面的布局外,赛诺根也早早意识到关键技术转化需要成熟的科研生产协作体系。据奥利维拉博士介绍,赛诺根在从事衰老干预基础研究的同时,已搭建起衰老医学领域迄今最大规模的跨国科研及产业协作联盟。“以SRN-901为例,我们近期公布了与多家全球顶尖药企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临床前试验数据,使实验小鼠剩余寿命延长1/3以上。”
在赛诺根搭建的这个跨国科研及产业协作联盟中,不乏哈佛大学、梅奥医学中心、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身影,其中哈佛大学、梅奥医学中心还与赛诺根合资成立了赛诺根生物科学公司。2023年11月,赛诺根的合作名单上又多了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国药国际),与国药的合作使得赛诺根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起点。
“从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日益完善,其规模化生产能力已经位居全球前列,能够为我们继续深耕衰老干预领域带来更多助益。” 奥利维拉博士表示,赛诺根与国药合作引进瑞拓龄只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开端,未来赛诺根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快推动衰老干预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促成更多衰老干预研究成果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新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