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文武并重”的首都体育学院孟涛: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肯定先做到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4-09-10 11:58
对于如何带好学生?孟涛的秘诀是: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们都很聪明的,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心里很清楚。”

“每走一步都算数。”


这是北京市优秀教师、今年已经54岁的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孟涛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孟涛从6岁起在父亲的引导下习练武术,11岁入选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开始系统的专业武术训练,19岁被保送进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今首都体育学院),1993年毕业后在首都体育学院留校任教至今。


31年执教生涯,在孟涛迄今为止的人生大半时间里,她始终坚守在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工作一线,醉心于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今年54岁的孟涛已有31年的执教生涯。受访者供图


与“武”结缘,养成严格自律的习惯与品格


回首来时路,孟涛十分感激将自己引上武术这条路的父亲。


遥想当年,在北京的一处小院里,清晨,父亲拎着水桶,将水均匀地洒在院子里,当地面呈现出微微湿润的状态不会溅起尘土时,6岁的孟涛就会被父亲叫起来晨练,每天风雨无阻。


在孟涛的记忆里,这样的画面温馨而常见。“我和武术的缘分主要是因为我的父亲。”孟涛的父亲对艺术和体育都十分热爱,并且年轻时曾经在部队当过兵,这样的经历让他十分喜欢武术,“但他自己并不习武,可能是想让我实现他的理想吧。”


父亲还会带着孟涛去家附近的少年宫学习武术,这份风雨无阻的陪伴和坚持,也让孟涛在习武这条路上逐渐有了成长和进步。“我当时还小,能一直坚持下来其实跟家长是分不开的。”孟涛进入专业训练后才发现,父亲在自己身上真的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他自己并不会武术,但在陪我训练的过程中,却学会了很多辅助武术训练的方法。”


在父亲的陪伴和坚持下,孟涛在11岁正式进入了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自此开始了系统的专业训练。


undefined

在学武中,孟涛(右二)也曾获得各种武术比赛奖项。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所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久负盛名的体校,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北京市体育局。1974年11月该校组建第一支专业队伍——北京武术队,现已承担起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拳击等后备人才选拔及优秀运动员培养工作,至今已培养出了50余名世界冠军。李连杰、吴京、甄子丹都曾在这里学习。


“我进入体校没多久,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就上映了,很火。但他一直还是北京武术队的队员。”孟涛回忆,“北京武术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蝉联了全国武术冠军,很多和李连杰同期的大队员的武术水平都很高,所以当时身边真的有很多让我崇拜的榜样,训练起来也很努力,在体校的这段日子对我影响很大。”


无论寒暑,每天5点半起床,出早操,然后去上学,放了学就回到体校训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孟涛都在练习长拳、刀枪剑棍等拳械套路,生活单调乏味。“学武是非常苦的。冬天北京很冷,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训练,出门的时候天都是黑的。”孟涛告诉记者,学习武术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也有诸多要求,“比如柔韧性练习,要每天压腿、劈腿、下腰,有的时候还是教练帮你压,经常有小朋友被压哭。”


但就是这样单调的日子,成就了孟涛严格自律的习惯和品格,在未来无数个面对困难的日子里,支撑着她不轻言放弃、也让她完成了从运动员到武术博士、武术教授、武术文化传播者的蜕变,今年孟涛还获批晋升了中国武术八段。


直至现在,只要早上没课,孟涛还是会6点起床,然后做一个小时的早课。“练一练传统的拳法、气功,打打太极拳、八卦掌。”有时候,孟涛也会把练习放在下午。


言出必行,默默支持每个学生的成长


由于各种原因,孟涛最终没有沿着武术运动员这条路走下去,而是换了一个赛道:进入师范中专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坚持武术训练,最后成功拿到了师范中专唯一的保送名额,进入了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今首都体育学院)进行本科学习。


“我是1993年毕业留校任教的,其实在我大学阶段就有校外教学经历”,在中国儿童中心兼职教学的经历让初次走上大学讲台的孟涛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虽初登讲台但她并不打怵,“我们从小练习武术,也会经常参加比赛和表演,面对的人多了,也就不存在紧张的问题。”


undefined

在教学中,孟涛会认真指导学生的一招一式。受访者供图


孟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之中,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的“两内两外”一体推进育人模式,形成了“技艺传授—由技入道—立德树人”三位一体教学特色。对于如何带好学生?孟涛的秘诀是: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们都很聪明的,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心里很清楚。”


为了和学生的约定不食言,在冰雪冻住车门的寒冷冬日,孟涛会踏雪步行5公里走到学校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学生外出实习晕倒在地铁站,孟涛会不顾腰伤立刻驾车前去救援,并将学生安全带回学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她会驱车一百多公里带着学生前往北京郊区,甚至是外地做好田野调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孟涛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作为老师,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桃李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学生。”


孟涛有时候也会被学生感动。“我记得带过一个本科2012级的男生,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本科毕业典礼的时候,大家都来跟我合影拍照,我就没看到他。”结束了毕业典礼,孟涛在校园里看到了这个男生,“当时我就跟他开玩笑,怎么拍毕业照都没跟我拍呀。当时他也没说什么,就笑了笑。”


直到几年后,孟涛在首都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中又看到了他,“我就记得他跟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一年又一年地坚持考研,一定要考您的研究生,就是想等我硕士毕业的时候,穿上学位服跟您一起拍张合影。”孟涛没想到,当时的一句玩笑话,被这个内向的孩子记在了心里这么久,“很多武术生都是单招进校的,文化底子并不是很好,他能一年又一年地考研,不知道私底下付出了多少努力。”


孟涛告诉记者,这位男生在写毕业论文时遇到了难题,“毕业论文开了题,我带着他一起去各个地方考察,基本上内容都差不多了。结果快交稿的时候,孩子来找我,说写不出来论文,能不能不写了?”一听到学生这话,孟涛就急了,当初能为了一张合影都努力好几年,对于即将获得的硕士学位,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左思右想之后,孟涛自己先冷静下来,“我跟他一起梳理问题所在,论文框架已经有了,调研也做好了,其实就是写。”孟涛给他下了死命令:带电脑到教师办公室,我来陪着你写。“我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易放弃。每天就在我办公室写论文,晚上10点之前不能回去。”孟涛也担心男生压力太大,时不时让男生的同学来看看他,“最后熬了十几天,终于把初稿写出来了。”,在拿到硕士学位证书时,原本不善言辞的男生对着孟涛说,“以后我也要做像您一样的老师。”毕业后,这位男生留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还在区新任教师技能展示中获得了一等奖。


“艺高为师,身正为范。”孟涛始终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我是运动员出身,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肯定要先做到。”


孟涛和毕业生们一起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孟涛也在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30岁时,孟涛选择继续深造,在职攻读了硕士学位,40岁又考取了上海体育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而言,当时在全国具有运动员经历又能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已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教师,其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但她硬是凭着一股武术人特有的不服输不言败的意志,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博士学位。


“其实我考了两次博士,39岁第一次考没考上,后来又咬牙坚持再考了一次。”孟涛云淡风轻地回忆起这段经历,笑着说起自己常跟学生们说的那句话,“每走一步都算数。”


踏出国门,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也不能囿于一方,也有要拓展的领域。”教师身份之外,孟涛还是国家级武术套路裁判,执裁国际国内各级别武术赛事已有二十余年。


在执裁的过程中,孟涛始终站在武术发展的前沿,时刻了解和掌握武术发展的动态,“今年我还去全国武术之乡比赛执裁,有2000多人参赛。在这种全国性的群众武术赛事中,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拳种和高水平的运动员,我认为赛事活动也是进行武术传播的绝佳平台和渠道,这不仅能够扩大武术的影响力,也能让习武人群有交流切磋的平台。”对于孟涛而言,裁判员的身份也是她服务社会、助力武术事业发展的一个渠道。


更多的时候,孟涛传播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通过各种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体育学下设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相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而言,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开始的民间技艺到体育项目,再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最后成为一个专业、学科这样的过程。”孟涛的成长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始终同向,近年来,她更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团队,指导青年教师就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除了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孟涛还出版了《武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一书,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了武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国际合作中,如何更好地作为纽带的形象串联国际的发展。同时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分析了中国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播系统,为后续中国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路奠基。


孟涛也曾多次亲身参与到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实践工作中。


undefined

孟涛的学生中也有很多喜欢武术文化的外国人。受访者供图


2018年,孟涛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丝绸之路上的传统体育”专家研讨会并做会议发言;作为“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教师出访东南亚。目前已出访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5年起,奥地利国家武术协会连续多年邀请孟涛赴奥地利进行武术教学和中国武术段位推广活动。


受国际武联邀请,孟涛还在“武术云课堂”上为全球武术爱好者用英文直播授课,并受国家文旅部邀请录制“在线中华文化讲堂”,讲座内容在11个国家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上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做出贡献。


“跟国内不一样,大家总有一些武术情怀,会有一个武侠梦。在海外,很多人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武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他者文化。”孟涛坦言,在国外传播武术文化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好在武术是一种肢体语言,“一种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肢体语言,所以当大家看到武术能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改变,能强身健体,能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就会乐于接受。这才是武术能够在海外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致敬第40个教师节 | 我的宝藏老师

相关推荐
谢辰生走了:他用一个世纪的生命,阻止文物古迹的湮灭
文化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立春》背后的功夫小子
时事
文艺界委员谈“明星翻车”:名利场需坚守立场,文娱圈要崇尚道德
北京
年终策划|“双减”元年,北京首批轮岗教师周群写下十四万字日记
教育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权威解答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政事儿
暴雨过后,被遗忘的山西乡村古建
时事
最高检发布7起检察机关依法追诉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第一看点
人设套路、剧情悬浮,女性群像剧如何避雷?丨业内谈
娱乐
先有“领导创新”,才有“出版创新”
综合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