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文化守护人|车建勇:天坛“算房”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薛珺 编辑 樊一婧
2024-09-10 09:48
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称为“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车建勇对天坛公园近4.67万平方米古建筑区域基础信息和保养动态了然于胸。


天坛公园基建科副科长车建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文化守护人车建勇,天坛公园基建科副科长。他参与过天坛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等多个文物保护项目。自参加工作以来,车建勇参加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天坛建筑基址规模研究》《明清时期天坛外坛植物风貌及复原整治研究》课题,结合天坛公园古建筑的保存现状,总结古建筑保养维护工艺及造价研究。2024年1月被聘为首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



在天坛公园丹陛桥上,等待进入祈年殿的游客排成了长龙。相较祈年殿、回音壁等热门景点,斋宫的游客不算太多。古时,这里是皇帝斋戒专用宫室,祭祀前,皇帝需要提前三天到斋宫斋戒。

 

走进斋宫,车建勇举起高倍望远镜,细心观察斋宫的琉璃飞椽是否变形、断裂。“高大的古建在日常巡查时,不适合搭设脚手架或梯子,肉眼看不清的,就会用上高倍望远镜。”根据古建状况,这样的专业巡查每年都会开展多次,以便及时记录古建病害并评估解决。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共同构成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称为“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这里有近4.67万平方米古建筑区域,对天坛公园基建科副科长车建勇来说,掌握精美古建的基础信息和保养动态、为古建修缮算“明白账”是他的职责所在,“保护文物就是传承文化,将完美的世界遗产天坛呈现给世界,是我从业以来一直的追求。”

 

车建勇利用高倍望远镜观测高大古建保护情况。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一块地砖的“修补指南”

 

步入斋宫,地面上呈条状的城砖古朴自然,和周围古建相得益彰。“大多数游客不会注意到脚下的这些砖,是因为它们原汁原味地融入了典雅的环境中,如果使用现代感很强的水泥方砖,就会给游客带来不协调的感觉。”车建勇说。

 

明清两代,天坛主要地面铺设的都是用黏土高温烧制的城砖。1918年天坛作为公园开放后,部分城砖道路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用水泥方砖等做了替换。随着文保事业的发展,“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修缮得以实现。2007年,斋宫院落的城砖地面完成了原状恢复。

 

古建室外部分受气候变化影响非常大,现在游客看到的城砖已历经近20年的风吹日晒,城砖间的油灰缝风化后,雨水就会灌入裂缝,冬天裂缝中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后,砖却无法复位,导致地面凹凸不平,“冻融病害会影响地面的保存状态,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日常保养维护。”

 

车建勇说,自古以来,人们为确保栖身之所不漏雨,对屋顶瓦的修缮工艺描述得比较详细。但对于古建筑墙、地面的做法描述得比较少,最多的记载就是填缝,并没有说明如何将砖中的空洞填实,“所以我们只能结合制砖工艺、铺墁工艺,反推出地面勾缝修补工艺。”

 

车建勇在汛期对古建地面进行实勘。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勾缝,是指用灰将相邻两块砖之间的缝隙填塞饱满,使其连接更为牢固,防止风雨侵入内部。遵循“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四原”原则,车建勇调制油灰、白灰浆和桃花浆,将浆灌入城砖间的缝隙中,再用油灰勾缝。

 

灌浆说来简单,却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白灰浆和桃花浆灌入地砖时不能一次灌满,它们有下渗的过程,且砖下的土也会吸收浆中的水分,所以要及时灌第二次、第三次,最终测量灌入后缝隙余量,留足油灰勾缝的深度。

 

“我们无法灌浆后再把砖撬开测试,所以按照传统铺墁和砌筑工艺搭建了十几组模型,反反复复测试了一年,并记录下人工和材料的消耗。”

 

墙面和地面的砖材质相同,处理病害的方法也类似。经过大量的试验及数据测定,车建勇完成了《明清官式古建筑墙地面保养勾缝工艺与造价研究》,形成了天坛内古建筑墙面、地面保养勾缝操作工艺指导书。

 

自此,天坛内古建的墙面、地面保养维护时,有了“修补指南”。古色古香的城砖地面,向游客展现了具有历史沧桑感的遗产环境。

 

古建保养也需要“算房”

 

儿时去故宫、天坛,车建勇痴迷于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到天坛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恰好将他的爱好与专业相结合。如今,他对古建保护全过程的深入了解,正是源于这份热爱。

 

提及清代的古建,大家经常听到的是样式雷、八大作(土作、石作、木作、瓦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其实,样式房与算房都贯穿了营造的全过程,其中算房最默默无闻。算房的工作,类似于现代的估算、概算、预算及决算等造价工作以及明确做法的工作。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不同的工艺所需的时间不同,比如一定面积、细墁做法的地面需要3天,糙墁做法的地面可能只需要1天。做法不同,其所需人工、材料等费用也各不同。”车建勇说,工艺需要算房用价格表现,才能体现工匠的实际付出。否则,工匠的劳动成果难有回报,将导致工艺越来越简化,不利于优秀工艺传承发展。

 

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文物保护人员要了解工艺、熟知做法,同时也要懂得造价。2009年至2012年,车建勇代表市公园管理中心参与市住建委造价管理处《北京市房屋修缮工程计价依据(古建筑部分)》的编制。市属公园系统有既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颐和园,也有新晋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上的社稷坛(中山公园)、景山,还有北海公园、香山等历史名园,其中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资源持续进行着精心的保养维护或修缮保护。

 

“我们有大量传统工艺做法的文物建筑保护实例,比如天坛的祈年殿、圜丘,颐和园的佛香阁,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很多都是北京古建的最高代表。文物保护中的一些工艺做法就是标准,标准工艺做法通过测算和提炼就能形成对应的‘明白账’。”

 

为了给古建修缮算个“明白账”,车建勇顶着烈日来到多个修缮现场、古建筑所在地,实测并记录古建修缮及保护过程中相关工艺、用工、用料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对古建的修缮尺度、修缮部位、维修工艺及造价有了深入了解。

 

车建勇在进行古建日常巡视检查。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在寺庙中,圜门、圜窗比较常见,它们是古建栈板墙上的门口和窗口,其上部有精细的雕刻装饰物,称为圜门牙子、圜窗牙子。在现实操作中,这些雕刻物往往被忽略,没有计入圜门、圜窗的成本中。为了找到典型的圜门、圜窗,车建勇去往万宁桥北火神庙、北海阅古楼测量基础数据,最终新增了8条计价依据。

 

在故宫、颐和园记录传统裱糊工艺做法,按墙面、隔扇、槛窗等不同部位测算,细分了40余条计价依据;在东、西城的胡同内采集硬樘和软樘的倒挂楣子数据……经过近1年的实测和统计,车建勇为最终的计价依据编制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不同工艺难度有了与之相符的人工、材料消耗记录,完善的古建筑保护计价体系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更全面、完整地体现了工匠们的付出与劳动价值。

 

古建病害,不能“下猛药”

 

2021年至2022年,天坛公园成为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两年的时间,开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工作。档案查档、定期巡查、专业巡查、风险评估、专业维护、成效评价、充实文物档案……项目实施过程中,车建勇手把手教年轻同事了解业务要点,帮助他们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预防性保护就是要减缓古建病害的发展。有些病害已经存在很多年了,要慢病慢治,不能下猛药。要对症施策、最小干预、最大限度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

 

“最小干预”在古建筑修缮中掌握起来很难,同时也要考虑整体保护情况。2021年,神乐署凝禧殿屋面发现渗漏病害,必须开展修缮。殿宇高大,勘察时不可能大面积揭瓦。此时,车建勇丰富的古建保护经验就派上了用场。

 

古建筑屋面瓦下都会铺设一层厚厚的泥灰背,犹如给古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夏季使古建内凉爽。车建勇发现,屋顶外檐瓦口处有水痕,“看得多了就会知道,这说明雨水进到瓦面以下,病害已经涉及泥灰背了。”

 

根据渗漏情况及瓦面现状,他与设计人员确定了修缮方案并拟定修缮费用。进行施工拆瓦后,天坛公园邀请古建专家到现场论证,也确认了车建勇和设计人员的最初方案,最终完成了泥灰背的修补和恢复。

 

在试点过程中,新的科技手段被引入了古建保护。“我们购买了红外仪器,通过温度变化确定瓦面是否有渗漏,如有渗漏的情况,温度显示相对较低。”


车建勇在研判古建构件保存状态。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身份:中轴线文保监督员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保留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拥有125座共约4万余平方米古建筑。它们建设年代不一,结构形态各异,保护及修缮时间不同。详实的文物建筑档案应覆盖修缮、保养的全过程。

 

“古建筑的一砖一瓦蕴含着传统营造技艺及其文化。今天载入档案的每一个文字及数据,可能就是明天无尽的财富。”他说。

 

2019年,车建勇带领年轻同事量遍全园古建,在天坛文物古建基本情况统计表的基础上,延伸完成瓦面、墙面、地面、油饰彩画等各分项数据信息。如今,详尽的古建信息数据资源,不仅为古建日常保养计划提供支撑,更成为后人修缮古建的一手资料。

 

车建勇说,最多的一年,他和同事共进行了5个项目约120多盒的档案组卷归档,其中天坛内坛墙东段及南段的修缮相关档案就有60余盒,包括审批文件、合同文件、修缮区域、工艺做法、暂无法开展修缮的具体区域及原因,这些档案与前人的档案合在一起,就是相关古建筑全要素身份信息。

 

车建勇与同事探讨斋宫无梁殿保护要点。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日常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2023年8月,当部分文物修缮档案确定成为2023年国际遗产专家对北京中轴线考察时的受检材料,车建勇信心十足。最终在专家考察环节,整齐的档案记录得到遗产专家的赞誉。

 

“当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是既有世界文化遗产及新晋世界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在遗产保护与管理中持续发力。”2024年1月,车建勇被聘为首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对于这个新身份,他很看重,毕竟建筑是历史及文化的载体,而自己过去在古建维护保养中的经验,可以依托新身份,更好地应用于遗产保护实践中,让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坛古建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薛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丨2024北京文化论坛

北京文化守护人

相关推荐
江苏常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活动举行 2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50亿元
新京号
北京市代表团开放团组,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京号
北京市代表团开放团组,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京号
北京市代表团开放团组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殷勇、夏林茂、雷军等代表答记者问
北京
胡同乡愁六记
北京
春风吹,战鼓擂!芜湖开局就决战
新京号
携手共进11年,三地协同办共论京津冀发展
北京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2024年江西GDP超3.4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财经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