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首批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东城区始终与国家、北京市数字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打造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围绕教学场景设立校级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以提升数据运用为核心搭建教研平台。具体东城各校是如何应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致力于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构建新质智能课堂。学校通过AI技术全面赋能课堂,实时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准识别其学习需求与难点,从而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在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等多学科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作业与课堂表现,生成即时反馈与定制化学习建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此外,AI还助力构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全方位画像,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智能情境构建方面,利用AI技术创设个性化学习场景,如VR历史课堂、VR物理实验室,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开展模拟实验,促进知识的深度吸收与情感体验的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AI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学习场景的深度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全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聚焦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精心构建“大、中、小”长链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地设立了创新发展学院,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创新发展学院聚焦人工智能、航天、生化、人文经济,开设学院领域选修课程,其中机器人社团、航天社团、生化社团等课程,彰显出强大的科技力量。创新发展学院依托学校的高校联盟,积极与高校开展深入合作,引进AI课程、合作开展AI暑期夏令营,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学校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双优”教育生态,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智慧支持。凭借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与卓越成效,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荣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等多项殊荣,并作为东城区智慧教育的领航者,在市区乃至更广泛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示范效应,持续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北京汇文中学
北京汇文中学是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北京市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重点聚焦大数据技术赋能,开展多维度智慧评价与诊断,促进师生发展及学校整体建设。
1、学生成长诊断评价:通过学科潜能测评、专业兴趣测评等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学生知识盲点,精准推送,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生;利用智慧操场AI设备,支持学生自主体育锻炼。通过数据共享,生成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和生涯评价。
2、教师发展诊断评价:运用AI课堂分析技术,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建立动态增值评价系统,促进考学评一体化,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公正评价。
3、学校办学诊断评价:聚焦安全、文化、资源等八个核心要素,开展基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学校诊断。诊断结果服务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帮助学校和老师发现问题,反思改进。
在未来,北京汇文中学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集团化办学多场景的深度应用,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高效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支持,为多校区的协同发展提供数智支持。
北京宏志中学
北京宏志中学自2002年以来,一直重视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2024年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同年5月获批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建设方面,学校从人才培养规划入手,构建了“三层次六领域”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形成了“分层次、有特色、重体验、能选择”的“基础类、拓展类、提高类”人工智能课程群。
此外,学校从优质资源融通入手,充分联合清华大学AI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科研院所、华为、科大讯飞、英特尔等头部企业以及相关社会资源,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构建了“S(社会)-F(家庭)-S(学校)”人工智能教育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从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入手,完善了“三院十部”制管理体系,明确了创新研究部和人工智能教育部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云、网、端、场”一体化建设,将AI伴学、AI自主学习室、AI学生作业驾驶舱、生成式AI大模型、AI智慧体育、AI图形创作、AI心理驿站、AI虚拟数字教师、AI阅读、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等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从治理向智理转变。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作为一所美术特色中学,开设了动漫、电影设计等美术专业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学校积极迎接新技术浪潮,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美术课程研发、美术教学应用、美术资源供给等多领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美术特色教学。学校被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实验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
1、坚持课程育人,研发校本课程。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校本课程。人工智能专家走上讲台,生动讲解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与未来艺术等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2、更新教学策略,推进智慧教学。AIGC是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倡导创造性思维和技术基础的结合,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路径。学校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美术教学,利用AIGC技术生成多模态美术特色教学内容,涵盖角色设计、场景构建等多方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多样性与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人工智能在美育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经验。
3、推进教师培训,汇聚智慧资源。学校成立了“艺术+人工智能”工作专班,负责推动学校智慧教育工作,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美术教育,开展课题研究、课程研发等教师培训活动。学校不断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社会资源,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的合作,构建智慧教育资源库,为学生建立人工智能培训基地,促进人才核心竞争力塑造和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
THE END
素材来源:东城区教委信息办、文中各校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曹隽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