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丨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何安安
2024-09-07 11:44
如何用一种开放、包容的视角看问题?当因观点不同而产生冲突时,如何在共情和理解别人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8月我们选出的18本书中,不少书籍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应。本篇为8月新书月榜中的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意)亚历 著,新经典|文汇出版社2024年7月版。


推荐理由:


如今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各种“老外网红”,从初来乍到说错话闹笑话的“歪果仁”到毫无口音甚至方言流利的“中国通”,各种人设都有。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严肃深入的书、轻松搞笑的短视频,都不乏相关内容。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是重复刻板印象还是加深互相理解?他们是在中国工作但悬浮于这个社会,还是带着好奇与开放的心态与普通人建立了真实的连接?


意大利写作者亚历用中文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体验。2016年,23岁的亚历来到北京。在中国生活的六年中,他在电影学院学过导演,做过意大利语老师,做过群演,拍过广告。2021年他在上海办起“写作俱乐部”,“在信任的环境里将自己的内心生活和他人分享。我找了自己在这座城市的位置:在一个客厅,给一些可爱的人倒酒,听他们讲一些自己的事情……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交流,是我生活在这里的价值所在。” 在后疫情时代,从零开始和陌生人一起重建世界,让亚历被媒体关注,他也因此开始全职写作。


在亚历的笔下,一切都很真实、鲜活,人与人之间超越国别的温暖善意、无端恶意、热络、尴尬他都记录下来。来中国以及在中国每一次换城市、换工作都不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初入社会在流动和相对稳定中摇摆,在异乡不时会有的孤独、迷茫,是同龄人共通的心理体验。“你怎么看中国的年轻人”是他最怕的一类问题。他并不想从宏观角度得出某些结论,只想写下自己和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也正是这种真诚的个人化分享,让很多读者感到亲切、治愈。


作者/荷花

编辑/张瑶 何安安

校对/王心

相关推荐
读书周|点击查看新传老师的独家书单!
新京号
因为特朗普,这些中国的货物漂在海上,不敢停靠在美国海岸
新京号
回头见,巴尔加斯·略萨先生丨逝者
文化
一个真正的“士”,不言告别丨纪念裘锡圭先生逝世
文化
对话卜卫:她的田野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斯大林格勒》:格罗斯曼的挣扎与俄语文学的丰碑
文化
泰国春节旅游好多人都退票了,还能去吗?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元宵特刊丨国家大剧院歌剧《茶花女》演绎爱情经典
娱乐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