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首批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东城区始终与国家、北京市数字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打造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围绕教学场景设立校级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以提升数据运用为核心搭建教研平台。具体东城各校是如何应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不断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如利用智慧课堂系统跟踪、记录学习过程的数据,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等提供科学依据,协助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差异性和个别化教学。教师运用AI听说课堂互动系统,在普通教室即可完成英语听说互动教学,通过系统下发相应练习,学生全体参与课堂互动,智能评测引擎一对一评测指导学生发音,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创新性改变老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体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与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开展联盟校、跨校区等各类双师课堂、教研活动,解决教学问题,形成深度教研模式,进一步实现教研的提质增效;借助教学平台线上观课、巡课实现即时线上听评课,形成常态化的观课教研活动和共同体组织;结合教学数据,培养教师的自我观察和诊断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校际间均衡发展。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智能排课系统能够根据教师的授课风格、学生的选课偏好和教室资源的利用情况,自动生成最优的课程表。而智能评估系统则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表现,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市文汇中学
北京市文汇中学利用智能化的阅卷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不同校区教学同步测试集体阅卷的问题。学校重视每次考试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聘请专家进行考试成绩分析的培训指导,使老师能利用数据分析对教学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调整。此外,学校还推动老师们积极运用“课堂分析系统”辅助课堂研究,用数字赋能智慧课堂,精准分析诊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实效。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立足校情学情,与知名院校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中科院科学探索基础课程、北航工程设计基础课程、北工大双语人工智能课程、北理工的人工智能课程、中科院的北斗课程等。
近年来,在全国信息奥赛、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竞赛等十余项重点赛事中,文汇学子获得全国一等奖30余人次、市级奖项百余人次。
北京市第五中学
近几年,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北京市第五中学形成了具有五中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生态。在数字教育理念驱动下,混合式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技术要素广泛融入课堂。通过语文双课堂教学平台,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扩展,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更自由的场所、更便捷的途径;通过数学微课资源库,满足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后复习全流程,实现了有效翻转和不同基础学生的掌握学习;通过地理AR裸眼视觉增强平台,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不出教室即可领略山川变化、自然规律;通过物化生虚拟实验平台,变书面讲解为学生的主动探索、科学探究,让科学实验更好地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头脑……
落实数字教育,数据是最核心的抓手。洞察数据背后的信息和价值,是提高教学效率和精准度的前提条件。学校尝试以知识图谱为理论基础,长链条记录并分析学生的相关数据,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学生的三维数据肖像,建立学习仪表盘和学习预警机制,直观呈现学生的学习状貌,减少教师了解学情的时间成本,更好地因材施教,并提供了学生反思自我的客观素材。
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数字博悟之旅”课程、“双师课堂”以及AI心理小屋三个方面。
“数字博悟之旅”课程利用数字化平台,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云游”博物馆,近距离欣赏数字文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数字素养。“双师课堂”则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两地师生共上一节课,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教学效果。AI心理小屋则引入了AI心理伙伴等系统,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些系统能够综合识别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建议,有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
学校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教学应用场景”的形式进行研究,老师们踊跃参与其中,大胆尝试。英语教师用AI英文语音转化创设情景,开展英语辩论课程;数学教师深入研究了在线教学工具,设计了研究课《小小图书采买员》;音乐教师利用AI修音功能,为音基薄弱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美术教师引导学生云端赏名画……此外,学校教师还积极开设了AI创客社团,让学生有了发挥想象力的新天地!
教师们还努力依托“基于人工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的生本课堂研究”项目,通过AI精准分析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实时获取学生的参与度、情感反应和学习行为等维度的数据反馈。基于此,老师们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END-
素材来源:东城区教委信息办、文中各校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欣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