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刘亚光
2024-09-04 11:12
如何用一种开放、包容的视角看问题?当因观点不同而产生冲突时,如何在共情和理解别人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8月我们选出的18本书中,不少书籍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应。今天刊发其中的《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undefined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

作者:王汎森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8月


推荐理由:


新文化运动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了高峰,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等史家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史叙事,提出中国古史的“层累造成说”,在学术界、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震动与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思想史学者王汎森的代表作之一,首次以简体中文版问世。其大纲虽形成于作者在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读研究生期间的学期报告,但最终的成书中的诸多思考,至今仍给史学界以重要的启迪。


正如作者在书中的自述:“如果古史辨是一场大火,我个人特别想追问的是造成这场漫天大火的火药”,相比于细密的史料考据,书中提出的诸多“史识”给人以更多启发。比如作者认为,考察古史辨运动的兴起,需要兼顾长程、中程、短程的视角,今古文之争、清末民初的环境、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都是必不可少的“火药”。而对处于这一运动之核心的“层累造成说”,王汎森认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顾颉刚为何把古史的“层累”看作“有意伪造”,而非“自然累积”的结果,甚至认为伪书中无任何真历史?经过深入考辨,王汎森挖掘出晚清今文家的历史解释发挥的巨大作用。康有为、崔适等人的疑古活动发生于尊孔卫道的意图,最终却被最强烈的反传统运动所继承。这一看似令人惊讶的发现充分解释了思想史演变中丰富的层次性。


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除了处理史实与发掘史识方面的出众,最终也会在史观上给予读者重要的提醒。作者在书末提醒:“我们不能误以为古史辨的最大成就是把传统上古信史完全击垮,事实上,它对近代史学发展的最大意义,是使得过去凝固的上古史系统从解榫处解散开来,使得各上古史事之间确不可变的关系松脱了”。用一种开放的视角看待历史,而非桎梏于某种特殊的立场,或许是这场运动留给今人的宝贵遗产。


撰文/刘亚光

编辑/张婷

校对/王心

相关推荐
新年新知,北大的特色年货
新京号
是什么点燃了古史辨之火?
文化
古来如此,便真吗?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文化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远东”和“泰西”的碰撞:中国现代化史的多重面向
文化
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化论:近代化视角下的观念演进
文化
《乌托邦之后》:保护自己的完整性不受侵犯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