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个“癌”字三张嘴,都是吃出来的!这些招癌饮食习惯,别等中招再后悔!
常笑健康
2024-08-27 14:41
进入常笑健康阅读更多内容

烟不离手、酒不离口、麻辣烫、炸鸡、牛油火锅、烧烤……这些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饮食“标配”。

 

但这种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最终带来的后果却让人不敢想象。

 

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中国人发病率前5的癌症里,有3个是消化道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死亡率前5的癌症里,有4个是消化道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正所谓:一个癌字三张嘴,胡吃海喝加瞎抽。

 

消化道癌症都是“作”出来的,不健康的饮食与消化道癌症的关联性最强,这份消化系统的防癌攻略,不想得了癌症吃不好喝不好的你必须得看看!

 

胃癌:

 

少吃腌制食品

 

 

胃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

 

它同样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过多进食粗糙的食物以及腌制、烟熏、油炸食物,它们含有大量致癌物,还会加重胃的负担。其中,熏制食品能够通过形成多环芳烃而增加致癌风险。这类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

 

暴饮暴食、进食过快等不良习惯也会让胃不堪重负。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中国成人的感染率高达40%~60%,感染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根除幽门螺杆菌。

 

肝癌:

 

霉变食品“毒过砒霜”

 

 

发霉的食物中存在黄曲霉素,它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I类致癌物,属于最高等级的致癌物。

 

它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中,比如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核桃、杏仁、瓜子、辣椒、八角等,还会藏在过期的鲜奶,或者是久放的食用油中。

 

对这类食品,一定不要心存侥幸舍不得丢弃。食物一旦发霉,没有长霉的地方也会有看不见的霉菌存在。霉菌还可能产生毒素在食物里扩散,通过加热也不一定能去除。

 

也就是说看起来“好好的还能吃”的那部分,事实上也已经被毒素污染。

 

结直肠癌:

 

多补充膳食纤维

 

 

以前结直肠癌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病,中国人发病率低。但从目前我国居民的发病情况看,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和我们饮食习惯越来越接近西方有关。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明确指出,大肠癌的发生与红肉、加工肉的摄入相关。红肉就是四条腿的动物肉,加工肉更是过多的添加剂、食盐、发色剂、霉变食品等不良食品的聚集地。

 

要想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坚果等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食品。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保证大便通畅,让致癌物早点排出,减少毒素在肠道停留的机会和时间,确保肠道健康。

 

食管癌:

 

少喝热粥和烫茶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占世界食管癌总发病数的一半左右。

 

饮酒、食用霉变以及含亚硝酸类食物、过烫食物等,都是导致食管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注意不要长期食用过烫的饮食。

 

烫食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会让食管黏膜发生增生、变异,最终癌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列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上。

 

食道癌高发区广东潮汕地区,居民爱喝很烫的功夫茶,喜食滚沸的砂锅粥,完全改变这样的传统饮食习惯不太现实,但也要尽量要将粥和茶放凉一点再喝,避免对食道黏膜的多次烫伤。

 

胰腺癌:

 

切不可暴饮暴食

 

 

胰腺癌5年期生存率低,被称为“癌中之王”。

 

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甜食、肉类、油炸食物摄入过多,果蔬、粗粮摄入太少,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预防胰腺癌首先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 高盐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谷物、豆类等粗粮作为膳食主体,同时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的摄入量。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如果有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至少半年一次。

 

口腔癌:

 

戒烟戒槟榔

 

 

这种癌症目前在我们国家属于南方病、地方病,多见于广东、海南、湖南等省份。它在这些地方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当地人喜好咀嚼槟榔相关。

 

长期咀嚼槟榔会引起口腔粘膜损伤,久而久之会增加口腔癌发病几率。而且,槟榔在保存过程中容易霉变,食用霉变的槟榔,也容易引发其它消化道癌症。

 

此外,临床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史和饮酒史,不吸烟、不饮酒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预防口腔癌,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外来刺激,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病从口入,选择合适的食物和烹饪方式,减少健康隐患才是饮食文化的真谛。

 

参考文献:

 

李红霞. 健康饮食,远离消化道癌症[J]. 科学导报, 2022年(26期).

 

欧阳军. 饮食防癌不容忽视[J].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6期).

 

本文作者:小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