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禁止“断骨增高术”,平台和医院都不能“歇着”|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4-08-25 19:27
“断骨增高术”是一种极端且风险极高的手术方法,我国严令禁止健康人进行这一手术。

▲资料图:某医院医生正在准备手术。图/新华社


因“身高焦虑”,一些人选择做了“断骨增高术”(又称“肢体延长术”)。但做了手术的患者有的出现“长短腿”,脚踝神经损伤,一走路就疼;有的患上关节炎,需长期修复;有的甚至患上骨髓炎。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近日发现有多个账号仍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宣传这一手术,以“增高”“长高”为关键词,就能搜到相应的账号。一些账号发布的视频甚至直接标注有“断骨增高”“骨延长”等字眼,并进行引流,可谓明目张胆。


首先要明确的是,“断骨增高术”是一种极端且风险极高的手术方法,我国严令禁止健康人进行这一危险手术。


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就曾发布专门通知,明确“肢体延长术”适应症为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体畸形。不具备以上适应症的,严格禁止使用肢体延长术;严禁用于美容项目。


但从报道看,一些“医托”利用一些人的“身高焦虑”,通过各种话术和手段诱导健康人做“断骨增高术”。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对当事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更加剧了这一灰色地带的蔓延,其危害性毋庸讳言。


这显然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相关平台尤其需要守土有责、把好关卡,不能任由相关广告宣传泛滥,也要及时堵上日常管理漏洞,杜绝相关引流账号出现在平台上。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放大正规科普的声量,加强对消费者的警示、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从报道看,操刀手术者也不乏正规医院的医生,甚至来自是一些知名的三级医院。这也要引起医疗主管部门的关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也要督促各医院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不让自己的医生成为这类危险手术的“帮凶”。


事实上,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种“断骨增高术”所引起的相关风险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关注。


如据媒体报道,2022年,江西一名19岁女生在做了胫腓骨延长术后,出现行走障碍。2020年,江苏淮安市一医院接诊了一名在国外做了“断骨增高手术”的患者,因术后感染,双腿无法行走,面临终身残疾。


而在更早之前的2004年,央视也曾报道过类似事件。20年后的今天,这一危险手术仍大行其道,这也提醒,禁止“断骨增高术”,平台、医院和医疗监管部门不能“歇着”,公众本身也要持续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别被“医托”话术轻易忽悠。


在面对平台上类似宣传话术时,公众不妨多一些防范意识,也不妨“多搜一下”,与权威科普信息进行充分对比,以免轻易“入坑”。如此,既可避免助长“断骨增高术”乱象,也可避免伤及自身健康。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张彦君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TikTok停止在美服务;断骨增高不可取
时事
“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被禁,医美乱象仍需系统性监管
观点
汇总|全国疫情整体呈稳定下降态势 这场发布会还提到这些问题
时事
“爱心妈妈”李利娟的双面人生
综合
淮安男子断骨增高失败或终身残疾,国内禁以增高为目的肢体延长术
时事
94岁肾癌患者手术成功创纪录
健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