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探展世界机器人大会:让前沿机器人产品“落地”寻常百姓家
新京报 记者 罗亦丹 白金蕾 韦英姿 编辑 王进雨
2024-08-24 12:36

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大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展会现场,重点探访了处在技术前沿的人形机器人与已经落地商用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现场采访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元萝卜总裁马堃、优理奇科技创始人杨丰瑜等业内人士。


贝壳财经记者在探展中发现,无论是代表前沿科技,目标通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还是从需求出发,已经在餐饮、教育等场景落地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众多展商对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均抱有厚望。无论是走技术进步、交叉行业融合的“科技发展派”还是走刚需优先,倒推产品研发的“落地务实派”,最终的目标均是让机器人产品的成本更低,体验更好,让原本只能在科幻电影场景中看到的机器人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


人形机器人研发者展望未来:让人人都有机器人


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是最为炙手可热的门类,共有27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亮相会场,其中既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等连续参展多届的展商的展品,也有新人形机器人品牌的“首秀”。


优理奇科技创始人杨丰瑜接受记者采访 背后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展示做汉堡。 新京报记者 吉喆 摄


在展会B馆面积第二大的UniX AI(优理奇科技公司)展台上,一个人形机器人正在展示从叠衣服到做汉堡的“机器管家的一天”。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创立,创始人杨丰瑜在现场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之所以搭建这么大的展台,是为了模仿真实的家庭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台机器人’,所以创业选择了适配人类外观的人形机器人,目前我们的产品有轮式也有双足,之所以做双足是因为机器人未来会陪伴人类出门,这样通用性会比较强。”


杨丰瑜表示,UniX AI旗下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拥有很强的触觉传感技术,从而可以完成给插手机充电线等精准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一名“00”后,目前是耶鲁大学的直博生,“明年之后我可能会中止一段时间的博士学习,全职来做这个事。”


云深处科技展台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人形机器人经历推、戳而保持不倒 。新京报记者 吉喆 摄


在云深处科技展台,该公司也带来了首次公开的人形机器人Dr.01,并展示了越障等功能。贝壳财经记者还与该机器人进行了互动——在它向记者走来时推它,结果发现该机器人前进的力量几乎和普通走路姿势的人类无异。


在展台现场,市场品牌经理钱晓宇还展示了使用棒子“戳”机器人等操作,他表示,该机器人两周前才完全完成,运动能力很强,因为其并非基于传统模型,而是经过了强化学习,大数据和AI训练,所以其步态并不机械,更加仿生,此外它融合了感知能力,可以根据力传导来调整运动姿态,“未来依托Dr.01人形机器人平台进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训练,将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迭代与进步,探索人形机器人行业应用。”


宇树科技展台, 现场观众在和机器人互动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而在宇树科技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G1人形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王兴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G1主要不是运用于工业,可能更多还是一个通用硬件平台概念,“因为G1比较小,工业还是使用相对大的机器人,它们的负载能力、操作空间更大。另外,我们非常欢迎各种科技公司、科研院校、AI公司在G1基础上做算法的开发落地应用,包括商业端或家用场景。家用还是小的人形更好,平时不用的话可以折起来。”


不过,宇树科技展台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从展示到真正的落地应用还存在距离。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也在采访间对记者表示,不看好双足机器人的商业化,“双足机器人的问题包括能耗、稳定性,还要解决摔倒的问题。相比电机和轮子的解决方案,双足的成本一定高,而且在99%以上的场景不能出错。因此我认为做一个研究方向是可以的,但是你说今天双足(机器人)要大行其道,能不能走出来,能不能真正量产,量产以后市场的接受程度,我认为三五年之内不可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人形机器人展商了解到,目前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让其可以与一辆小型车相同,是行业内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开拓出商业化的路径。


他山之石:从零起步的商用机器人产品


另一方面,相比尚处发展前期的人形机器人,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也有不少“熟面孔”以及已经在不同领域成功落地商用的机器人。


擎朗智能展台的酒店机器人,其机械臂用于按电梯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目前,海底捞等不少国内餐厅已经启用机器人来进行送餐服务,不少普通民众也能近距离接触此类机器人,加上几年前疫情时期对无接触配送的需求,众多送餐机器人制造商赶上了一波“风口”,其中的头部企业之一就是擎朗智能。


本次展会,擎朗智能除了经典的“海底捞送餐机器人”外,还带来了能够服务于咖啡厅、酒店乃至外国酒店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带机械臂,是因为外国酒店对辐射、消费者隐私保护等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只能让机器人使用手臂去按电梯。”擎朗智能展台的一名销售经理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


他告诉记者,即便无接触配送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餐饮机器人的市场依然广阔,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的餐饮企业一共有800万家,目前我们和友商加在一起覆盖的门店数也就10万家,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元萝卜总裁马堃在现场介绍下棋机器人产品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摄


而在教育领域,商汤科技旗下品牌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本次展会带来了继象棋、围棋之后的又一款新产品:国际象棋机器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元萝卜总裁马堃在现场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2022年推出元萝卜下棋机器人时没想到产品上市后会如此受欢迎,“一参加展会就有一大堆孩子围着,甚至在线下的山姆店里下棋。”


马堃告诉记者,找准需求后,一个合理的成本是机器人能够落地的原因,“我们把大的、高性能的算法进行优化、剪裁、蒸馏到一个嵌入式的低功耗小设备上,从而实现了成本的优化,元萝卜国象机器人能凭棋子露出的微小顶部区域的形状和颜色准确判定棋子在棋盘上的精确坐标,从而引导机械臂进行高精度抓取操作。”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的开创性举动足以带动行业的发展以及后来者的进入,本次展会上,淘云科技也带来了阿尔法蛋围棋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称,阿尔法蛋围棋机器人是阿尔法蛋即将推出的新品,这款机器人应用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技术,还加入了机械臂,可以陪孩子面对面对弈。


AI大模型与机器人行业的结合:还在探索初期


当前,AI大语言模型技术持续火爆,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途径之一,而把AI大语言模型置入机器人,使大模型拥有身体的“具身智能”概念也在当下广受关注。


在本次探展过程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也和展台工作人员交流了如何把AI大语言模型和机器人结合的问题。


银河通用产品负责人朱辉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是把大模型的通用感知和决策能力,以及和机器人具有身体执行的能力结合到一起的绝佳机会,“具身智能强调的是机器人的智力能力,人形机器人强调的是机器人的本体即身体。这两点结合,与现有的专用机器人相比,具备革命性的下一代机器人就是通用机器人,未来会有极大的市场规模。


科大讯飞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其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新京报记者 吉喆 摄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本次展会上不少大语言模型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告诉记者,科大讯飞布局人形机器人,希望打造机器人的“大脑”,并推动机器人行业“脑力”升级。为此需要探索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边界,“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结合,让科大讯飞人形机器人在复杂任务拆解、开放场景物体识别、多模态感知与理解等维度显著提升。”


杨丰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机器人行业还处在“种子期”,“不管是大脑、小脑、技术的层面上我们都需要更多的突破,如何利用最少的数据最有效的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是我们大家都在追求的目标。”


“AI发展对机器人的应用在长期看有促进作用,但关键问题是怎么把AI领域的成果结合起来,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应用上起到更关键的作用,需要我们的研究。大模型在机器人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有效找到大模型在机器人应用里的角色,发挥作用,是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白金蕾 韦英姿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罗亦丹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韦英姿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关注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相关推荐
“2025山东活力之夏消费季”在烟台启动!这个夏天,烟台的最大流量是人间烟火
新京号
2025贝壳财经年会即将启幕,聚焦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
财经
北京机器人骨干企业达400余家,实现百余种场景应用落地
北京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参访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殷勇陪同
北京
格斗、马拉松、机器人药店…王兴兴、王鹤、熊友军等回应行业争议
科技
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科技
机器人又升级,“六一”前夕海淀企业发布产品级端到端导航大模型
北京
区委书记初军威围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到大兴经开区走访调研,强调要抢抓机遇,为大兴高质量发展构筑新
新京号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多模态大模型尚未实现高度普适化
北京
从智能体到具身智能平台,华为“不造机器人”的AI野望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