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精准拿取并投放物体、超现实围棋博弈、助老机器人……你去世界机器人大会了吗?记者来到大会现场探访,发现不少好东西。一起来领略机器人的风采吧。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有超过150家国内外企业600多件创新产品参展。
在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众多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有类人形机器人识别指令后精准拿取并投放物体、有围棋机器人可以实现围棋爱好者隔空超现实对战、还有助老机器人为养老产业提供服务。
本届大会将持续到8月25日,观众可通过关注“世界机器人大会”官微预约购票。视频>>>
这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是绝对的焦点。来自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星动纪元等领先企业的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将在博览会亮相,创下历届之最。阅读全文>>>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小平您好”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亲历者张誌,回忆“小平您好”横幅标语制作过程,纪念邓小平同志。
“小平您好”,是1984年10月1日,在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北京大学生物系几名同学一起制作的横幅标语。“小平您好”,短短四个字,成为当时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
张誌介绍,这个标语,从酝酿到产生只有几小时。但谁也没有想到,“小平您好”,这句亲切又不失尊敬和庄重的一句话,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问候,后来成为人们对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时代的情感怀念。
“小平您好”,虽然是简简单单四个字,但感情真挚,就像是对朋友、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实表达了在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朴素深厚的爱戴,表达了对他领导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支持和拥护。它契合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轻松的政治生活、民众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对自己未来的自信等,代表了民众心声。
“小平您好”四个字提出40年了。这40年里,我的人生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也更体悟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所以,今天,我还想衷心地再道一声“小平您好!”阅读全文>>>
近年来,骑行已成为时髦运动、休闲风尚,“骑行热”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危险骑行、抢占道路资源等新问题。近期,记者探访北京热门骑行地,发现诸多问题。
8月5日下午,记者在108国道辅线戒台寺路段看到,多位骑着专业公路赛车的骑友正在卖力地蹬车爬坡,而在道路另一侧的下坡方向,还有不少骑行者正在“放坡”,感受“速度与激情”。记者驾车跟随发现,很多骑行者在下坡时的车速可以轻松超过每小时40公里,有的时速甚至超过50公里,比一旁的机动车都要快,偶尔还有逆行超车的现象。
8月17日恰逢周六,白天阴雨暂歇,很多骑友来到南海子公园周边骑行锻炼。早上8点半,在公园北门外的路口处,东西向道路的信号灯已变成红色,机动车在正常等候,多辆竞速行驶的自行车则像进入了无人之境,闷头冲过,完全不顾及亮起的红灯和准备通过路口的行人。
骑行热潮还带火了北京城内的许多网红打卡地,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交界处的新首钢大桥便是其中之一。记者注意到,由于新首钢大桥的坡度较大,自行车在下坡时很容易就突破20公里的时速,而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感,部分骑行者还会加紧猛蹬。此时,他们的车辆从其他自行车旁一闪而过,与慢速骑行者之间形成较大的速度差,一旦出现方向偏差,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对此,北京市交管部门早有关注,并专门发布过将严格管理骑行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通告。进入8月以来,交管部门已在部分热门骑行区域开展现场执法和安全劝导,旨在引导骑行爱好者,养成良好的文明骑行习惯。阅读全文>>>
近日,又一起“提灯定损”事件进入公众视野。极端的验房方式,挑战了现实生活的常识、市场交易的常理、人际交往的常情。“提灯定损”之风不可长。
“深圳版提灯定损”现场画面截图。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8月20日,深圳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退房时被“提灯定损”。8月21日,当事人向纵览新闻记者介绍,她租住房东的房子期限是一年,租金是每月9000元。8月20日退房时,房东找来专业验房师打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查验,标注出了七八十处问题。对此,她表示不认可并报警处理,但房东拒绝调解。社区建议陈女士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现实中,租房者不在少数。一般而言,在租房之前,房东与租客都会就具体事宜进行约定,在居住过程中若损坏了原有房屋物品,租客照单赔偿这是天经地义。但房屋中还有很多东西是自然磨损或自然消耗的,这些本不应构成“问题”,也不应进行赔偿。房东若是拿这类问题做文章,只能说,这是一种走向极端的刻意刁难,甚至涉嫌讹诈。
之所以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提灯定损”,是因为这种极端行为对社会基本的信任与友善造成了冲击,冒犯了社会正常的运行逻辑。
不管是租房,还是打车,或者是其他什么交易,这当然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其运行规则,但这些规则是靠信任、协作、友善等价值理念进行支撑的。“提灯定损”秉持冷血的绝对理性,无视了更底层的价值理念,对规则进行异化与碰瓷,这种恶劣行为危害不浅,此风不可长。阅读全文>>>
作为奥运会新设项目之一,攀岩运动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比赛中的攀岩线路是如何制定的?制定者的能力大过运动员?
攀岩定线员定线。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奥运会攀岩比赛分速度攀岩和两项全能(难度、攀石),其中速度攀岩线路是固定的,两项全能比赛则没有固定线路,均由赛事定线团队来制定,他们也被称为攀岩运动的“出题人”。巴黎奥运会,两项全能定线团队由10名定线员组成,均为世界顶级定线员。
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攀岩联合会L1级定线员余建新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攀岩运动比较特殊,大多数体育项目里没有类似定线员这样的岗位。目前,国内体育系统对技术人员管理分为两种,分别是教练员和裁判员,定线员可以视为一类特殊的裁判员。在中国登山协会,定线员同样归在裁判员行列。
从一名普通定线员成长为顶尖定线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且每年都需要考核。目前,中国尚没有L4级别定线员,L3级和L2级各有两人,L1级则有5人。今年共有4名中国定线员晋升为国际攀联L1级定线员,余建新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既然是“出题人”,定线员的能力肯定在运动员之上。余建新表示,定线员这份工作确实对其自身的攀爬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工具使用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但很多资深定线员年龄比较大,攀爬能力肯定比不上年轻运动员,不过他们有着丰富的攀爬和定线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世界大赛中的线路设计,也引领着攀岩运动更好地发展。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