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立即打开
游而不学、走马观花……天价研学团除了贵,还有哪些问题?
新京报
2024-08-20 17:12
图个明白
订阅
“伪研学”游而不学、价格虚高,真研学何去何从?
给孩子报了帆船研学,结果水就在脚脖子上;花了近万元到北京,只能在清华北大门口拍张照;还有送孩子远赴海外熏陶的,结果回来脖子“歪了”,因为打游戏老一个姿势。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在暑假增加体验、开拓眼界的初衷,催生了疫情后研学市场的火热重启,名校、名景,甚至是“名企”,都成为了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各种机构嗅到商机,不管有没有研学资质,都纷纷涉足研学游市场,企图分一杯羹。
高昂研学价格阻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毕竟没有一个家长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不良机构也正是利用了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做足噱头让家长心甘情愿掏出高价团费。
高昂的价格也没有拦住市场乱象。今年8月,新华网刊文指出了研学市场的部分问题:主体鱼龙混杂、缺少创新产品、消费者缺少维权途径等。也有不少地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发文提醒消费者警惕当下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例如价格过高、游而不学、打卡走形式、安全保障不到位等。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她用一辈子时间环游了世界:博物学家玛丽安娜·诺斯的旅行回忆
文化
运动场内外:近代女性争取的不只是运动的空间
文化
《中国人的家风》:被当作教化象征的孔家,有着怎样的家风?
文化
卢梭,一位孤独漫步者的自我重塑
文化
规范研学游,清华北大不是谁的揽客招牌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远西旅人》:旧书生遭遇新世界
文化
网易云音乐、QQ音乐“抄袭”罗生门背后,在线音乐市场增速放缓
科技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学旅游需要普惠式高质量发展
财经
兴趣课堂“一座难求”,企业如何为中老年教育添砖加瓦|新京智库
智库
【中央、省级媒体看阜南】新华社对话“希望的田野”!点赞阜南利民村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