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张鹏:未来,减重手术量或持续增加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4-08-19 15:20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未来,减重手术量或许会持续增加。”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肥胖大会媒体见面会上,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向记者介绍了减重手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们都知道,减重成功的关键,80%靠饮食,20%靠运动。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可减少肥胖患者5%-10%的体重,缺点是易反弹,重度肥胖的个体仅靠饮食和行为干预很难达到显著长期有效的减重效果。


一般来说,BMI≥37.5kg/㎡的肥胖患者,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kg/㎡的患者,推荐手术;27.5≤BMI<32.5kg/㎡的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难以控制,合并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痛风、内分泌紊乱等,综合评估可考虑手术。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BMI≥32.5kg/㎡的患者,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kg/㎡的患者,推荐手术;25≤BMI<27.5kg/㎡的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经严格评估后也可考虑手术。


据悉,减重手术最早起源于1954年。早期的中国人很少有肥胖问题,直到2000年,第一例减重手术才在上海进行。2012年以前,减重手术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2012年后,减重手术在我国快速发展。2022年,全国完成约3万例减重手术,随着病例越来越多以及医生的科普,人们逐渐意识到减重手术的优势。


“目前全球每年大概进行80万例减重手术,约占全球人口的1/10000,美国有3亿多人口,一年可以进行近30万例减重手术,约占美国人口的8/10000。我国近14亿人口,去年进行了3.7万例减重手术,约占全部人口的0.3/10000。”张鹏介绍,我国减重手术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尚处于较低状态,从未来手术量发展来看,减重手术会继续发展。


张鹏表示,目前一些新型减重药物达到了很好的疗效,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其自身的问题。首先,药物治疗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并不能通过其达到健康状态的目的;其次,减重药物容易引起一些不适,人们很难坚持下来;再次,研究发现,坚持两年使用减重药物的患者并不多,药物很难持续发挥效果。因此,选择药物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反弹或减重不足的情况,这些人药物治疗失败后会考虑再接受减重手术。


“此外,减重药物问世后,加剧了人们对自己肥胖问题的关注,部分人在尝试过减重药物之后,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也会考虑减重手术。”张鹏认为,总体判断,减重手术量未来或许会持续增加。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友谊医院肥胖症诊疗与体重管理中心成立
北京
北京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北京
世界肥胖日丨一家三口组团减肥,减重手术为患者带来“新生”
消费
不吃药也能降血压!推荐这5种自然降压疗法,赶紧收藏~
新京号
世界防治肥胖日丨孩子小时候胖不用管,长大就能瘦?谣言!
消费
“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在京举行,共探具身智能发展新征程
科技
晚上不吃饭能减肥吗?
新京号
京津交通有大动作,28项举措来了
北京
中日友好医院多科室医生奉上权威减重攻略,揪出“隐形的胖子”
消费
“减肥十来年,增肥50斤”,年轻人将目光投向肥胖门诊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