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建国圣源:观音点化的“妙香佛国”
大美V视
2024-08-19 09:34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张永康  赵云    供图/云南省博物馆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因佛教的盛行,被古人誉为“妙香佛国”

 

而由于“观音立国”的神话所加持

 

更使得“拜观音”成为整个大理佛教信仰的标志

 

苍洱之间的妙香城

 

《维摩诘经》记载,娑婆世界之极上处,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一个名叫众香国的地方,至今还在。那里的楼阁与道路都是用香制成的,其香气远远超过十方诸佛世界。明清时期,这个传说中的佛国被认为是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的都城——大理。明代李元阳的《大理府志》记载“苍洱之间,妙香城也”。清代陈鼎的《滇黔纪游》称“大理府为天竺之妙香国”。

 

初唐时期,在云南大理地区出现了以六诏为代表的地方部族。所谓“诏”,意即“王或大首领”。其中最南面的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于公元738年最终统一六诏,建立了南诏。南诏大理国在历史上存在了500多年,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成为一个以佛教立国、全民信佛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

 

 

宋代范成大在其笔记《桂海虞衡志》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往事:“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率以三字为名,凡二十三人,至横山议市马……邕人得其《大悲经》,称为坦绰赵般若宗祈禳目疾而书,坦绰、酋望、清平官皆其官名也。”这23名在广西卖马的大理人还给了当地人一部本国坦绰(类似中原王朝的宰相)得眼病时所书写的《大悲经》。

 

蒙古灭大理国后,西台御史郭松年来到大理地区,崇佛遗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大理行记》中他这样写道:“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记。”苍山洱海之间的妙香城中,寺庙林立,家家皆拜佛,人人皆数珠诵佛,一年之中持斋戒的时间竟有半年。

 

 

建国圣源的故事

 

关于南诏的建立,有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开始——梵僧点化细奴逻。这个故事在《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叫细奴逻的农夫举家迁至大理巍山地区。一日,有位美髯梵僧,头戴赤莲冠,披袈裟,持钵到细奴逻家乞食。当时细奴逻与其子逻盛在巍山之下耕种,而细奴逻的妻子浔弥脚和儿媳梦讳正准备去送饭,见到梵僧乞食,便把饭食供养给了梵僧。第二天,浔弥脚和梦讳去送饭时,再次遇到梵僧乞食,依然把做好的饭食供养给了梵僧,随后返回家中重新做饭。

 

 

当她们带着做好的饭食来到巍山时,看见梵僧盘坐在石头上,前有靑牛,左有白象,右有白马。天空云气翻涌,云中有两个童子,一个执铁杖站在左,一个执方金镜站在右。梵僧问她们有何愿望?二人不知怎么回答。于是梵僧便授记说:“鸟飞三月之限,树叶如针之峰,奕叶相承为汝臣属。”二人急忙呼喊细奴逻和逻盛,但等他们赶到时,只见一人持钵坐在五色云中,而盘石上余留下衣痕及牛、象、马的印迹。

 

之后在一次祭祀铜柱的大典上,柱顶雕铸的金鸟忽然变为五色神鸟飞了起来,并落在细奴逻(或说逻盛)的左肩,众人骇异,以为是天意,最终白子国酋长张乐进求禅位于细奴逻,取得政权的细奴逻在巍山建立了蒙舍诏。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还继续表现了“梵僧七化”的故事,所谓的“梵僧”其实就是“阿嵯耶观音”的化身,他来到本地施展各种神迹降伏了土著和外道,不仅传播了佛法,更护持了王权。

 

画卷文字部分结尾处,有段南诏最后一位王,自称“中兴皇帝”的舜化贞的敕文,内容点明了绘制图传的根本目的在于强调南诏王权的“君权神授”——“图像流形今世后身,除灾致福……布告天下,咸使知闻。”《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文字卷还明确记录了阿嵯耶观音是南诏王权神圣的来源,并尊其为“建国圣源”。

 

胡蔚本《南诏野史》称:“帝(段思平,大理国的建立者)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统计,大理国22代国王中,有9位出家为僧。除了政治斗争因素外,“帝僧现象”反映出佛教立国的思想。

 

 

云南福星——阿嵯耶观音

 

观音本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文殊、普贤、地藏同列。但因其司职化度众生,与民生相近,因此远比其他菩萨深得信众。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传说起因是“天降观音及六字真言”。这与云南观音降伏罗刹、观音点化细奴逻的故事相似,观音成为佛教开辟新疆域的先锋。

 

作为最早传入云南的神祇,观音在云南佛教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现在大理古城附近有大石庵,传说是古时有敌来犯,大理已无抵抗之力,观音便化作一名老妇,背负千钧巨石在此等候。敌军见到非常吃惊,把她抓来一问,说城中强壮者都在备战,只有她这样的老弱妇孺来准备守城的物资。敌军一看,妇孺上有此勇力,自度不是对手,便撤兵而去。

 

这样的故事在大理地区多不胜数,崇拜的观音也多种多样,仅《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绘制的观音像就有20余种。目前发现的云南佛像中的观音造像有阿嵯耶观音、杨枝观音、甘露观音、持荷观音、四臂观音和水月观音等。

 

 

1978年,云南省文物主管部门对大理三塔进行维修,从塔内清理了大批文物,其中就有两件金质、一件银质和一件木雕阿嵯耶观音像。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造像主要以铜鎏金为主(少数为金、银质地),阿嵯耶观音的整个造型和装饰手法,既不同于同时代(唐宋时期)的内地观音造像,也不同于吐蕃的观音造像。有学者认为阿嵯耶观音的造像风格来自东南亚,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印度经缅甸传入。

 

宏观而言,至今云南仍然保留着藏传佛教(藏文系)、汉传大乘佛教(汉语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等众多佛教流派和遗存,此现象在全国亦属罕见。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多件珍贵的阿嵯耶观音像,其中有两件最为引人注目。一件是1978年大理千寻塔塔顶中心筒形基座内清理出的银质背光金身阿嵯耶观音立像,像高26厘米,纯金的身像,纯银的镂空背光,材质珍贵,工艺精湛,堪称一绝。此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尊金身银光的阿嵯耶观音像,极为罕见。

 

另一件是1989年昆明铁路公安局查办“4·21”特大文物倒卖案,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组在配合办案时,发现一尊极为珍贵的大理国时期铜鎏金嵯耶观音立像,像高49厘米,通体鎏金,面相和悦,纹饰精美。这两尊阿嵯耶观音像是幸运的,因为它们留在了自己的故乡。由于历史原因,一批珍贵的南诏大理国阿嵯耶观音像流失到了海外。全球范围内,以云南省博物馆收藏阿嵯耶观音像最多。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8.12月刊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妈祖:海洋女神到完美女神的进阶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妈祖:海洋女神到完美女神的进阶
新京号
笔与墨:收藏中国及其映照中的另一个美国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供奉孙中山、李白等人物的高台教,是如何成为越南第三大宗教的?
新京号
你我普通人的平凡勇气,也能像蛇一样以柔克刚
文化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汉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