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十年间全国法院审结环资一审案件190余万件,近三年呈下降态势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牵
2024-08-15 18:42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周年成果。2014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90.2万件。其中,2019年至2023年审结103.3万件,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8.9%。


最高法介绍,人民法院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环境污染防治一审案件5.4万件。服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自然资源保护一审案件61.9万件。


围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一审案件31.9万件。围绕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等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碳市场交易新类型案件518件。最高法发布全国首部司法服务“双碳”规范性文件,有力支撑“双碳”自主行动。围绕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维护土地、粮食、生物、核与辐射安全加大审判力度,审结涉环境资源安全一审案件28.3万件。


“需要特别指出,2021年以来,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受理数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23年共审结23.2万件,同比下降5.8%;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386件,同比下降11.5%。”最高法副院长杨临萍指出,案件数据的变化集中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也反映出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审判体系和规则体系建设方面,全国四级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从2014年134个持续增长至2023年2813个,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2014年以来,最高法制定、修订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1件,发布规范性文件22件,指导各级法院全面准确适用法律,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水平。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
第一看点
最高法立案庭钱晓晨: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防止有案不立
时事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
新京号
助力“两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北京拿出劳动仲裁六大创新举措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