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央行最新发布!千亿元再贷款支持防汛救灾 12地经营主体将受益
新京报 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2024-08-13 17:50

8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新增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支机构用好用足新增再贷款额度,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保障受灾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精准覆盖12个地区 降低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负面影响


央行在公告中指明了本次新增结构性工具使用的范围,即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等12个省(区、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此次这种面向特定区域增加再贷款额度的做法,较为罕见,进一步凸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功能和作用。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这12个省(区、市)在今年普遍受灾较为严重。自7月以来,上述多地亦出现强降雨导致的如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广西水利厅和广西气象局在8月12日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7月以来重庆则预警处置地质灾害21起。


针对今年夏季部分省(区、市)雨涝灾害较为严重,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央行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是对这一部署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聚焦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精准滴灌,适时发力的特征。 


此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央行此次新增再贷款工具主要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支持受灾区域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可降低受灾地区企业融资成本


央行此次推出的新工具还明确指出,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都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主要面向农村金融机构等特定金融机构发放。”董希淼表示,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向受灾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受灾地区的积极性,并降低融资成本。


在资金价格方面,王青介绍,由于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1.75%,明显低于2.3%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加之央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因此这一支持措施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信贷投放。这在及时发挥抗洪救灾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推动三季度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董希淼还指出,金融机构应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受灾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能力。


结构性政策持续发力 五篇大文章成发力重点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8个,在支持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周茂华认为,从后续政策看,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充足,但政策强调有力有效,注重防风险防范,平衡长短期与内外关系。


“目前复杂内外环境下,客观上要求央行灵活应对,预计央行将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总量和结构工具灵活搭配,促进信贷资源均衡投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周茂华认为,不排除后续结构工具,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及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创新等。


此外,王青亦表示,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背景下,未来监管层将更为倚重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下,引导金融资源流重点流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这是当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同时又能有效防范大水漫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樊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央行新增千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 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第一看点
汇总丨5位正部级干部亮相这场发布会 谈及这些热点信息量很大
时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三
新京号
银行加速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能否有效提升二级市场活跃度?
财经
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
新京号
A股沸腾!最后交易日持股还是持币 这个国庆有点不一样
财经
央行明确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降准有空间、存贷款利率下行有约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