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鸳鸯:忠贞的爱情伴侣
大美V视
2024-08-09 09:25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撰文/曲志会   摄影/徐永春

 

鸳鸯,是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鸳鸯是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成双入对的。

 

鸳 鸯 最 初 指 代“兄 弟” 

 

自古以来,鸳鸯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对鸳鸯的描述。

 

民间传说雌雄鸳鸯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它们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所以,古代姑娘出嫁时所用的喜帕、喜被上都会绣上鸳鸯,喻指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其实,在我国古代,鸳鸯最早并不是用来形容恩爱夫妻,而是把它比作情深义重的兄弟。这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中就有记载:苏武曾形容自己和李陵“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意思是,我们以前就像是鸳鸯一样的好兄弟,现今却如同参星和商星,一个在西,一个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再相聚了。曹植在给弟弟的诗《释思赋》中也曾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可见,曹植也曾用“鸳鸯”比喻兄弟。

 

用“鸳鸯”比喻恩爱夫妻,最初始于唐朝。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一诗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比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从此,诗人们竞相模仿,鸳鸯就成为夫妻的代名词。“鸳鸯”也衍生出了许多寓有男欢女爱之意的名词,譬如,“鸳侣”、“鸳枕”、“鸳梦重温”等等。

 

雌 雄 异 色 的 鸳 鸯  

 

鸳鸯的英文名为“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从正面看来,雄鸳鸯头顶就像戴着一顶端端正正的官帽,所以得名。实际上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鸳鸯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体长38至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

 

鸳鸯是中型的树栖游禽,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头部具冠羽,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又叫“相思羽”,非常奇特和醒目,在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无冠羽;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鸳鸯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栖息于面积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它们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喜欢成群活动,一般有二十多只,有时也同其他野鸭混在一起。

 

求 偶 成 双 驱 赶 情 敌  

 

在每年春天的繁殖季节里,雄性鸳鸯竖起冠羽,炫耀自己强健的体魄和华丽的羽毛。有时甚至要与其他鸳鸯经过激烈的搏斗,战胜对手,才能获得雌鸟的芳心。一旦配对成功,再不分开,直至这一个繁殖季节结束。

 

在一个繁殖期内,鸳鸯是严格的单配制,即一雌一雄。它们要共同抵御天敌和各种自然灾害,当有别的雄鸟试图接近雌鸟时,它们会合力驱逐情敌,更多的是雌鸟首先向来者发起攻击,驱赶来犯之鸟。其忠贞之情意,昭然可见。

 

 

共 筑 爱 巢 孕 育 后 代  

 

三月末四月初,鸳鸯迁到繁殖地时并不立刻营巢,而是成群活动在林外河流与水塘中。随着天气逐渐变暖,鸳鸯才逐渐分散和成对进入营巢地。四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五月中旬。

 

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游泳于水中,雄鸟频频向雌鸟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鸟疾速向前,雄鸟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鸟背上,用嘴衔着雌鸟的头羽进行交尾。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来一番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到岸上休息。

 

 

水岸边高大柳树和杨树的天然树洞是鸳鸯们的最爱。每当找到一个天然树洞,夫妻要反复查看树的高度、树洞的深度和内径、洞口的朝向等等,这些都关乎宝宝们的安全,所以它们一点都不敢马虎。

 

巢材极简陋,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就是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这样既能为蛋宝宝保温又能防止损坏。洞口大小约为8cm×9cm,巢洞大小约为43cm×34cm,洞壁厚约8cm,洞深约64cm。

 

 

五月初雌鸟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至12枚,卵呈圆形,白色,光滑无斑。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到隐蔽的河段上换羽。雌鸟除了外出觅食外,一般不离巢,特别是在孵卵的最后1至2天几乎根本不离巢,恋巢极为明显。雌鸟孵卵时会翻动下层的卵,以此让每个蛋宝宝都受热均匀,孵化期为28至30天。

 

雏鸟出卵后全身即长满了绒羽,看起来像颗小毛球,绒羽可以使其在降落时增加空气阻力、减慢下落的速度。小鸳鸯出壳24小时内会从树洞中跳下。在水边树洞里的雏鸟跳到水中,而不在水边树洞的会跳到地上。由于雏鸟的身体结构,跳落在陆地也基本不会受伤。如果树洞较高而地面不是草地,有的雏鸟会摔晕,但一会就缓过来了。

 

 

离巢时雌鸟先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鸣叫,鸣声细而急,一直持续一小时之久,然后雌鸟才从洞中飞出,落于树下的水中,并继续不停地鸣叫,在洞中的雏鸟亦跟着“叽叽”地鸣叫,并利用锐利的爪慢慢爬到洞口,然后一个一个地跳到树下草地上,并很快进入水中,在雌鸟周围游泳。

 

小鸳鸯生命之初的前两周,是它们最危险的时期。由于小鸳鸯还不太会飞,地面和水面有很多虎视眈眈的眼睛在盯着这些小生命,乌鸦、海鸥、夜鹭等动物都是雏鸟的天敌。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只有最强壮的小鸳鸯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8.10月刊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女性出走百年之后,仍然走不出渴望“被爱”的执念 | 重返五四
文化
扫清神话,她依然是这世间的传奇 | 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
文化
大戏看北京6月10-16日文艺资讯丨北京人艺上演奥尼尔代表作
娱乐
《鲜花人类学》:在“繁花之地”中国,花文化扮演了哪些角色?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