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他把清远装进短视频,想发掘家乡的“文化宝藏”
新京报 记者 郭懿萌 编辑 刘倩
2024-08-07 19:04
何伟杰还有更多的目标,讲好清远故事,弘扬本土文化,让更多游客来到清远,爱上清远。

“清远人讲清远话,唔系矛人捞你耍(清远话:不然没人跟你玩)。”何伟杰编的一句顺口溜,让清远话在年轻人中变成了时尚,也让何伟杰第一次意识到了家乡所蕴含的巨大流量。

2013年,何伟杰在配音软件上用清远话配音创作了一条动画视频,第二天视频播放量暴增,赢得众多清远老乡的喜爱。

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何伟杰的自媒体创业之路由此开启。他组建团队,拍摄公益视频,用清远话介绍清远的人文、历史、风俗。他逐渐火“出圈”,成立文化公司,在抖音上用清远话讲述新农人的故事;制作视频宣传清远五大百亿产业,讲解清远龙舟非遗制作过程。他逐渐成为了“凤城”清远的乡村守护人。


何伟杰用短视频记录家乡清远。 受访者供图

“文化宝藏”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何伟杰在乡下的奶奶身边长大,奶奶的清远话成为了他记忆中童年的声音。

大学毕业回到清远,何伟杰发现,身边的人已经很少讲家乡话了。“清远话不像潮汕话,它是广府话的一个分支,和广州话很相似,但是调更平一点。清远离广州很近,身边年轻人的口音逐渐被广州话同化,让我感觉本地的特色好像少了。”何伟杰说。

由于何伟杰早期的作品都是以清远方言为主,大家也习惯了他亲切的乡音。“方言只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我想能不能透过方言,再进一步延伸内容呢?”

于是,一个栏目应运而生——《走街镇》。何伟杰透过方言,介绍清远各个街镇的人文、历史、风俗。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个栏目,他一下子火了。一些本土有情怀的企业愿意赞助他的拍摄,他的团队慢慢组建了起来。

在走街串巷中,何伟杰也仿佛发现了新世界。清远,不是没文化的,只是缺乏宣传。2021年,他推出了“清远传城记”系列视频,发布在抖音上,视频记录了清远阳山青莲酸萝卜、连南老虎粥、源潭牛杂等老字号传承的故事,展示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何伟杰有一个特别的粉丝群,群内80多位成员都是身在海外的清远人。这些粉丝遍布全球26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阿联酋等国家,大多是许多年前出国创业的华侨。

少小离家,远赴海外,如今,他们通过观看何伟杰的视频来了解家乡的最新发展,以此缓解乡愁。“我群里最年长的粉丝已经91岁了,从美国加州坐飞机回来的时候还顺便来找我聊聊。”何伟杰说。

何伟杰拍摄瑶族非遗瑶绣纪录片。 受访者供图

“走街镇”里发掘清远韵味

清远,为什么被离开家乡许久的人惦记着?何伟杰觉得,这里的山、水、人都具有独特的韵味。

在走街镇的过程中,何伟杰关注到了不少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角马头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陶缸厂,选料、反泥、成型、开孔、施釉、入窑、出窑,一个成品要经过20天的制作才能完工。

第七代传承人巫雪兴告诉他,很多年轻一代看到“陶器”字样,都很感兴趣,来到陶缸厂看一看。“他们都会提出想要试一下,我们就慢慢地建了一个小型的陶艺室,以前怎么做,现在又怎么做,甚至以后可以制作成什么样,都一一告诉他们,一块泥在他们手上,能够创造出他们梦想或者理想中的状态。”

何伟杰用短视频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被抖音的粉丝称赞为“用心做视频的网红”。

何伟杰用视频记录石角马头厂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

“文化从人民中来”,何伟杰通过探索文化和美食,通过了解老百姓的故事,也逐渐发掘到了清远文化内涵中深层的人文精神。

今年端午前,何伟杰带着意大利的网红罗密欧沉浸式感受中国龙舟文化。要想真正理解龙舟文化,必须从了解龙舟的制作过程开始。于是,何伟杰带着罗密欧拜访了79岁高龄的龙舟制作大师苏金海。

苏师傅制作龙舟已经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这项手艺从他的曾祖父开始代代相传。苏师傅对龙舟的热爱和精湛的工艺让罗密欧连连称赞,他也想起了意大利威尼斯那些制作小船的家族,他们同样坚守着传统技艺。

他们来到了清城区的凤城广场,这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举办清远市龙舟锦标赛。

罗密欧在广州生活了17年,但这是他第一次到现场观看龙舟比赛。他们在清远的龙颈镇江边,看到当地居民正在紧张地训练准备,参赛的龙舟队员最年轻的只有十七八岁。

“来清远是为了温泉、漂流和清远鸡,这次我发现清远有着丰富的文化等待发掘。”罗密欧表达了他的感慨。看到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情,他觉得加入进去很有意思。

这条视频在抖音上发布,获得4000多个点赞。作为站内优质创作者,抖音乡村守护人官方对此进行流量扶持。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什么时候比赛,好想过去看看。”

何伟杰(左)和罗密欧拍摄龙舟比赛。 受访者供图

用视频记录乡愁

今年,何伟杰受邀参与到抖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项目中,成为“区域发展领航员”,发布短视频传播家乡清远美食、文化、旅游,产出的视频目前播放量近200万。

何伟杰抖音账号上今年流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是用薛之谦的热门歌曲《演员》改编而成的《薛之谦我要请你吃清远鸡》,还有一条视频改编了周杰伦的歌曲,他用这样独特又洗脑的方式向大众科普了清远鸡的食材培养以及制作过程。

做抖音的5年里,何伟杰共发布了260多条视频,流量最多的视频是230万次。今年,他与抖音乡村守护人官方共创了3条视频。他会和团队花几个星期打磨一条文化纪录片,视频模仿电影质感,发布在抖音上,有人在评论区回复:“看到这段视频就哭了。”

何伟杰还用AI技术还原了老清远城的样子:1982年的特大洪水,1984年的南门口三人龙舟赛,1985年的南门街电影院,还有1988年的下廓街民居……

视频评论区的第一条,一位清远人回忆,“在北江大桥通车那年,家从洲心乡下迁往旧城。大姨和妈妈都拿着很多行李,妈妈还背着一岁不到的弟弟,带着刚满六岁的我,走在崭新的北江大桥上。我背着小书包,手里也帮拿着轻便的行李,紧跟在大人后面。记得妈妈脸上虽然疲累,但眼里都是希冀,当时天是蓝的,风也是快乐的。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母亲也在几年前离开了,这一切都留在回忆里。”

“妈妈一直都在呢,有人记挂着,她就一直都在。”何伟杰回复这位网友。

在抖音平台上,何伟杰创作《传城记》栏目,免费帮当地的老字号宣传,讲述它们的历史、特色,吸引很多广州、深圳的朋友来到线下打卡,感受当地的人文。他用清远话融合歌曲、情景剧,以一种亲切幽默的方式让年轻人更加了解清远的美食和本土文化,推广本土特色。

清远的传统美食蛋散,因为工序繁琐、成本高,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道美食了,何伟杰发现生活过的地方还在做蛋散,通过短视频的宣传,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朋友来品尝。

“有个广州的阿姨,一共来这里买了上百条蛋散,老板炸蛋散的手都起茧了,给她造成了甜蜜的‘负担’。”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项目的支持下,清远当地成立了技能培训班,让短视频直播赋能乡村,何伟杰也参与到其中。他传授数字技术相关知识,目前累计教了上百名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空余时间,我还教当地商铺拍抖音,通过短视频宣传,让他们的生意经营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我也觉得这才是短视频的意义所在。”

今年7月,何伟杰参与策划了“我在清远过暑假”美食节线下活动,巧妙结合了开渔季,吸引了超过9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参与。

作为这次美食节活动的策划者,何伟杰将自己十年来对清远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融入到了活动之中。他摒弃了过去充斥着快餐食品的摊位,转而免费邀请清远众多老字号食品商家来此摆摊,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品尝感受那些平日里藏在深山中的美食。


“2024我在清远过暑假”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24我在清远过暑假”系列活动获得了近20家清远本地老字号美食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据何伟杰统计,每个老字号摊位每天营收上千元。

人们在这里品尝着地道的美食,感受着清远独特的文化魅力,共同见证了这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这也成为今年广东“百千万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何伟杰还有更多的目标,讲好清远故事,弘扬本土文化,让更多游客来到清远,爱上清远。他知道,自己一直在实现目标的路上。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实习生 郝梦

编辑 刘倩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郭懿萌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guoyimeng@bjnews.com.cn
相关专题

激发乡村新可能——新京公益乡村守护人系列报道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