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节韵汇丨立秋还分公母?关于立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新京报 编辑 艾峥
2024-08-07 07:39


北京时间8月7日8时09分,我们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去,也预示着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就要到来了。原来立秋并不等于入秋,而且民间竟然有“公秋”和“母秋”之分。关于立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立秋三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


古人归纳的“立秋三候”分别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视频/@CCTV纪录


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说,就是早晨大地已经开始有了雾气。


三候寒蝉鸣


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立秋≠入秋


节气中的立秋,仍在伏天,这时的暑热被戏称为“秋老虎”,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图/中央气象台


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说,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摄氏度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按这个标准,我国很少有地方会在立秋时马上进入真正的秋季。


图/气象北京8月6日发布


今年的立秋刚好在中伏和末伏内,各地多少还会热上一段时间。至于会热多久,要看气象因素及其变化。好在毕竟已经立秋,大暑节气期间的那种热会逐渐变成午热与早晚凉爽相伴的情形。


立秋也分公母?


在民间确实有“公秋”和“母秋”之分,这是因为古人发现要是农历6月立秋,之后天气相对凉爽,要是农历7月立秋,之后天气相对炎热,因而把凉的叫做“公秋”,把热的叫做“母秋”。


2024年8月5日,立秋将至,安徽安庆农垦农事忙。图/IC


六月立秋虽然要凉快一些,可是古人却说“六月秋快加油,七月秋慢悠悠”,说的是立秋太早了,反而对农作物不利。


有些地方甚至说“六月秋两头不收,七月秋早晚收”,都是说七月立秋会大丰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看立秋日是单日还是双日。也就是看立秋节气这天农历是单日,还是双日。如果是单日,那就是“公秋”,而双日则是“母秋”。


都说“公秋把扇子丢,母秋热死牛”,可见它的厉害,也就是立秋以后还很热。


不管“公秋”“母秋”,一般都持续不了太久,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秋天也就真的到了。


但在此之前,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民俗


今日立秋,传统上认为这个节气是秋季的开始。这一时期,随着农作物成熟,在湖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农村进入“晒秋”时节,大批农作物被摆放在房前屋后,形成一道风景线。在饮食上,民间讲究“啃秋”“贴秋膘”。


晒秋


江西婺源篁岭晒秋。图/IC


“来看看粮食作物的大型浴光现场。”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贴秋膘


图/人民网科普


“爱吃肉的人,终于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谓“以肉贴膘”。


啃秋


2024年8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暑托班的小朋友在开心吃西瓜“啃秋”。图/IC


“留给西瓜的时间不多了。”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这份立秋养生指南请收好>>>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图/IC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整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科普、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公众号等


编辑 艾峥 设计 张瑶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推荐
2024,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
文化
叶嘉莹:我心中的诗词家国丨逝者
文化
“大戏看北京”9月9-15日文艺资讯 | “大戏看北京” 2024 展演季,精彩继续
新京号
以高水平未来之城建设实绩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
新京号
任弼时诞辰120周年|专访女儿任远芳追忆父亲
政事儿
这个8月,我们选出了20本好书
文化
等了12年才出版的《无尽的玩笑》,到底有多难编辑?
文化
刻在基因里的患癌可能性,妈妈一次也没有躲过
新京号
东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成果展暨“戏润心灵”第三届东城区青少年戏剧节优秀剧本创编作品展
新京号
在人的疆域,建造天堂城堡 | 2020新京报夏季书选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